我已授权

注册

“共建科技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科技’撬动金融服务业新未来”

2019-09-07 15:27:43 和讯基金 

  9月6日,由雷根集团发起的“2019中国金融e家合作伙伴峰会”在上海陆家嘴(600663)凯宾斯基大酒店举行。本届峰会以“科技驱动金融创新 融汇全球投资机遇”为主题,邀请海内外众多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精英、学界泰斗,和力共谋发展,挖掘全球化的合作机遇,“坐而论道”分享经验,“起而行之”探寻全球金融变革带来的新动力(310328)和新契机。和讯基金参与全程直播。

  在圆桌讨论环节,雷根国际资管行政总裁卫满堂先生、香港交易所市场发展科内地客户发展部助理副总裁刘云志先生、雷根(中国)控股副总裁周艳斌女士、钱龙科技CEO向东先生、上海直达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星耀先生、雷根保险总经理王永刚先生围绕“共建科技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科技’撬动金融服务业新未来”的主题进行讨论。

  以下为文字实录:

  卫满堂: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第二个环节圆桌论坛,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香港雷根国际CEO,我们这边是雷根出海负责,基本海外基金透过我们这边发展,我们主要论坛题目是金融加科技,同时也有我们香港教育所的代表在里面,所以我们就这个机会给我们每一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对于金融科技新的业务或未来的发展情况,现在先交给刘总说一下。

  某嘉宾:谢谢主持人,感谢主办方的要求,我来自香港交易所的(某嘉宾),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我们公司包括自己为什么跟雷根做这样一个活动,我本人是内地人,在国内券商公司工作很多时间,加入港交所五年多时间,主要在内地推广业务和产品,就这个机会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听起来香港交易所主要做IPO上市这块,和投资交易金融科技搭不上太多边,从国内来看好像不需要参加这么一个论坛,但我们是一个特别的机构,因为我们自己除了IPO上市这块业务之外,我们在香港联交所还有香港起获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都是我们子公司,现在还有香港结算所,所有跟内地相关业务在不同交易所都集中在香港交易所一个交易所里面,所以我们业务非常多,客户范围也是非常多的,包括所有企业投资者,上市公司,券商保险公司还有一些做金融衍生产品的起获公司,业务非常多,甚至包括一些结算机构。在所有业务当中和金融科技相关东西非常多,大家知道从单纯IPO来说跟金融科技不搭边,一旦和交易相结合,特别和股票交易相结合,所需要的技术非常多,如果和期货结合起来需要技术含量又提高很多倍,整个技术提高和金融结合,对我们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也非常愿意参加这样一个讨论,当然这也提前跟大家说一下,这个话题并不是我们交易所主要业务,所有观点是我们个人观点,谢谢!

  卫满堂:下一位是雷根中国在海外跟不同资金方签署协议,其中一个岗位就是立足于香港引流雷根不同的证券基金不同的窗口,周总可以跟大家说一下未来情况以及金融科技投入,跟大家分享一下。

  周艳斌:大家好,雷根中国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公司,联系了境内与境外,我们在境外联系了很多知名方,比如美国的高斯乔和英国的斯根桥,都建立一系列产品线,希望把这个资金对接到我们的平台,再梳理一系列产品线,各位合作伙伴把软件打造出来,才能有新的创新,利用这个创新给到一个客户便利的体验。这种体验有了这种便利和联系,大家在我们这个平台可以找到更新的体验,我们在竞争和监管下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董事长经常说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希望在这样的体系下得到更多的支持。

  卫满堂:下面有请向总。这个品牌涵盖了不同实时交易委托,搭建了非常知名的金融服务品牌,这块向总可以有更多台下观众预知的动向跟大家分享。

  向东:大家好,我是钱龙软件的向东,对于这个名字我想在座各位嘉宾应该不陌生,似乎又有点陌生,怎么说呢?因为钱龙软件在过去应该是人人拥有的这么一个工具,也伴随着大家一起去度过了很多癫狂的时代,包括很多美好的回忆。这些年似乎我们很多客户大家也觉得有一些疑问,觉得钱龙软件到底在做什么,这个公司做什么业务,我也想通过今天的会议给大家介绍一下,分享一下我们钱龙软件未来大概的动向是什么样的。刚才陆老师给大家介绍了192倍数据,其实我认为是在我们国内比较热的业务,期权这块业务,港交所刘总应该也比较清楚,在香港这个市场,期权业务远远大于政府的交易量,几乎所有香港投资者都是做期权业务的,我们反观一下国内市场,这块业务实际上期权业务现在感觉还是有点像奢侈品这样一个东西,国内很多投资者几乎不太懂也不太敢做,有这样一个情况,期权目前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对于期权这个品质于内地来说是一个有机会的市场,未来不管在我们证券公司还是期货公司投资者,以及科技公司都是有机会的,因此我想说我们钱龙软件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期权这个事情,现在正在打造是期权新的一种生态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我们把培育投资者以及对投资者的训练包括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交易工具,统统串起来,而且形成了一个闭环,大概是这样一个解决方案。我们的目前就是帮助所有的券商期货公司发展期权业务,也希望国内投资者通过一套解决方案认识了解拥抱期权业务品种,希望和在座合作伙伴推动国内期权业务的发展。我想我们现在做的期权业务也算是一个金融加科技的业务落地,所以希望与大家一起思考,一起去讨论,一起共同协作,能够将我们期权业务推动到一个新的高潮,谢谢大家!

  卫满堂:非常感谢向总,下一位是金总,我们也看到直达在香港拿到批准,经营环球证券期货相关的业务,同时他们以技术为先,做渠道,环球物联网券商的定位,我们听一下金总的介绍。

  金星耀: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雷根一起探讨金融科技。我们国内是一家技术公司,有近百多的科技人员,在香港新加坡美国是资产机构,我们完全是科技和金融一起起动,国内这一块我们现在主要是对全球的期货、股票、债还有FX、OTC做整合性的全球交易性平台,包括国内期货也跟国内期货对接起来了,股票这边还没有,后面我们可以跟向总一起合作,我们可以在科技和金融这块,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服务很多境内外对量化、高频非常有需求的人,还有很早走向海外的客户,这块有一定的积累,包括客户现在需求什么,我们接下来往什么方向走,这边还是跟市场走得比较近的,接下来我们会在这方面进行一定的交流,谢谢。

  卫满堂:下一位是雷根保险的王总,今年8月份取得保险的资格,未来也会提供传播港澳台的个人定制业务,保险业务也会有提供,我们听一下王总雷根在这块的投入方向。

  王永刚: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雷根集团保险板块负责人叫王永刚,我们目前有两块牌照,一个是在中国上海,全国新的互联网保险牌照,还有在中国香港也有香港保险牌照,这两个保险公司,各自定位有所不同,我大概简单说一下,介绍一下中国在上海总部这家保险公司,这块用我们目前模式来说,先取得互联网牌照,在集团董事长定位下大陆以2B2C模式做。2B是我们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风险解决方案,包括企业裁员保险,员工保险以及责任保险。2C主要以互联网,主要是个人,我相信很多人,中国金融行业有两个版块大家是绕不开的,一个是银行,一个是保险,这一生肯定在银行开户,这一生当中肯定跟保险公司买过保险,其他信托基金不一定每个人会遇到。2C我们会选科技手段进行线上针对中国场景化碎片化提供定制化的保险,比如大家可能知道很多喜欢养狗的宠物保险还有出国旅游的旅游保险,这块未来会越来越多,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保险市场,按照这个速度来说未来会成为全球第一大保险市场。其实所有欧美都会看重中国保险市场纷纷想进来,外资想进入中国相对容易,但保险想进入非常难,因为中国保险是国际上各大保险公司看重的。我们未来会以互联网模式进行保险布局,有自己的微信还开发自己的APP,跟很多经销商合作,我们会达到一个高流量的客户群体,这是我们国内一方面业务。香港保险主要针对国内高净值客户,香港邮我们的基金证券基金方面的牌照,高净值客户去了香港,我们会为他的家庭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投资保险,我们也会跟信托公司组建我们的保险信托,目前来说在保险公司很少做的,因为香港比较接近国际化,这在西方保险和信托刚出来的,这也是我们进行布局的方向。香港还会金融衍生品提供定制化的产品,这是目前来说中国大陆和香港两块保险牌照各自的定位。

  卫满堂:非常创新的产品,我期待它们可以推出来,下面直接进入今天主题,共建金融科技生态环境,在8月22号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到2021年出来,明确提到未来金融科技指导思想、目标和保障措施。里面也非常明显提到未来两年到2021年时候需要建立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同时也提出六个不同的重点任务,在这里也提到同时也有27个小的点子在里面,今天基本上肯定不能一个个过,分了三个不同大类,包括战略部署和应用,质量提升,监管。这里不是仅仅单单一个点,而是整个国家未来政策主导思想方面,希望先从行业战略以及部署和应用相关东西听一下各位嘉宾不同的想法,现在我们给刘总分享一下,从交易所的看法来说,英国伦敦以及新加坡不同教育所不断去走,已经开拓了这方面的投入,同时间对于香港同教育所行业相关环境如何看,以及未来的部署。

  某嘉宾:人民银行的文件,到现在没有仔细地阅读,二十多点。这里面有一个可以跟大家分享,它也是做了2019到2021年三年规划,刚好我们自己交易所三年战略规划相切合。三年规划主要有三点,一个是立足中国,连接世界,第三是拥抱科技。我觉得科技可能和金融科技应该是有关联的。之所以这样说总裁也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对金融的促进作用,我们一直认为科技一定是金融资产交易所的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实际上我们自己本身来说,香港这块业务还比较欠缺,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香港这样人才跟国内是没有办法比的,毕竟中国有14亿人口基数,IT人才比较多,香港人基数确实比较少,本身交易所做IT人才跟国内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在拥抱科技环节上,采用吸引外来的技术或收获外来技术为主,而且我们已经在今年2月份,大家看公告知道我们自己在2月份收购了国内上市公司融会通交易所软件公司,控股51%股份,今年可以完成交易交割,把它称为我们控股子公司,这个公司完全为我们服务,会加强我们交易所金融投资金融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因为我们未来要做连接中国与世界交易所技术绝对不可缺少的,大家可能知道互网通开通时候每天有一百多亿,每天交易量还是比好的,现在这个额度没有了,而且额度扩大到四倍,因为大陆海外投资者对国内需求非常大,一天成交量可以高大上百亿,在这种基础之上,未来如果要扩大两倍的连接,可能需要的容量要增加好几倍以上,在这个基础上没有非常好的科学交易技术做支持很难实现。昨天我们也发布一个通告,将投入一大笔投资收购一家以清华为背景的数据公司。我们非常重视科技对金融的促进作用,而且我们自己公司也有可能会在内部一些小的交易场所,率先采用区块链的技术,解决刚才当中的问题达到降低成本,这个没有对外公开,如果它能够实现希望扩大到很多其他市场,这是我们自己交易所的经验,给大家做分享。

  卫满堂:刚才提到信息获取以及交易软件相关的,向总您应该对于这块有非常深入的认知,同时对于未来如何有一个突破点,应该有很多分享。

  向东:我是从技术转到管理这个岗位的,以前一直也是在带技术团队,也做过银行业务也做过证券业务,我是这么认识的。其实在金融这个行业,比起其他行业来说,个人认为业务与科技结合算是一个非常领先的局面,但是就算是我们在金融行业也还认为有很多缺陷,比如现在有很多新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其实有很多技术,现在几乎没有真正应用到现有业务系统里面去,所以我认为这块是一个人民银行所推动属于针对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我认为对我们科技型的企业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对于我们这种科技型企业,我们觉得反而通过这样一个规划,似乎把我们地位提高了很多,以前我们可能感觉比较苦逼的码农,现在我们可以真正地去思考一些相应的金融业务创新或一种发展等等这样一些东西。我们也希望跟更多一些金融机构大家一起推动我们整个金融以及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希望在这个里面尽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卫满堂:我们看到一直以来科技公司以及金融公司前期很多资源投放在一起前期客户用户体系,以及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金融公司把它们投放放在成本控制、能力转型以及后面风险控制相关东西,我们看到重点核心里面,第二个提质增效把效率增高,金总作为有股票期货可以用到相关软件或系统,是否你们已经从用户体现慢慢发展到一站式,把所有客户体验以及后面中台后台公司管理放到相关一些投放在金融科技的应用?

  金星耀:我也是技术出身的,最近几年跟市场走得非常贴近,我可以从市场推动科技这块看一下。我们公司是11年成立,11年到15年很简单,客户要求做境外这块,系统稍微稳定一些,操作方便一些。从12年开始已经有很多海龟量化的团队慢慢进来,速度能否更快一些,操作的一些品种慢慢地多一些,接下来其实从18到19年最明显,要求产品交易品种多样化,而且需要更快,更全,这方面是考虑的,所以我们软件这块,其实我们也是经历了三个。一个是一开始我们完全按照市场需求,我们做一些稳定的系统,把硬件各方面部署上去,慢慢地形成了一定的客户量以后,接下来要往更快这方面发展,更快里面的东西,牵涉到数据运算算法的优化和硬件更新,这块东西是前期的积累,到后面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拿这些牌照,因为有做期货,其实也会做股票,所以我们必须是多元的,后来我们现在也在申请外汇现货牌照,这些东西就是一个客户驱动性,其实从这方面来说,整个市场这块我们从单一品种慢慢多品种交易开始,系统这块实际是一个必须从先是能够多品种下单,变成慢慢从风控角度,我记得前年去美国跟很多金融机构还有一些科技公司交流时候,其实对我来说还是蛮尊重的。我们前两年大家AR比较热,很多中国公司提人工智能,美国也是一直在做,但跟他们交流下来,他们是因为已经经历过十几年量化交易数据积累了以后,他们会把其他的因子再加上去,并不是人工智能抛弃了原有量化统计的都是,人工智能最简单的了解我们有一些积累,国内一些技术公司包括香港新加坡团队也有类似的,它必须有一些基础设施把这些工作做好,相关的基础设施好了以后,他们也把多因子建模相关,中国和海外市场相结合跟美国市场有些不一样,如何把这些因素做起来?实际软件这块也需要把它加起来,软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是很多技术人员一点一点把它完善,业务这块的东西是根据市场需求一点点把它加进去,最近两年大家可以感觉到监管需求非常多,所以软件包括风控,也是软件一部分。做到后期你会发现科技金融相关必须是相辅相成,必须有了一定科技积累以后才能做出符合金融发展的系统出来。所以我们包括雷根其他公司,现在包括国内很多券商,现在可以感觉到从15年开始,很多公司成立自己的软件团队做系统,逐渐把场外场内各种需求慢慢做起来,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需要坚持,这边投入是持续的,前几年大家感觉应用型的或直接推动型项目比较多,最近几年特别贸易战以后,大家感觉科技这块重要性非常大了,最近特别国内量化基金份额和发行资金非常多,昨天我还看了一篇新闻,量化的基金变成网红了,已经融资了一百亿,现在不想再弄了。从各个方面来说,科技与金融在中国是飞跃性的发展,我们想借助这块东方想把这块发展起来。

  卫满堂:感谢金总的分享,也引出下一个问题,平台模式重塑整个金融链的生态环境,同时我也看到刚好两年前,我们监管局的一个总裁陈德林到深圳那边两个非常重要的中国机构,一个是平安一个是腾讯。腾讯是去它的银行里面,他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有两个词,一个是我们说的金融科技,在头,用科技补足金融不足让它发展很好,另外是先有金融再有技术,我们看到很多科技公司,有很好的生态环境。要么是消费型的,随便搞一个都有几个亿的人流在里面,如果看到手上本来已经有这么多资源,要么直接搞一下金融公司出来,这是一个金融科技的讨论,对于这个也有一个疑问,大的要么是保险公司,肯定是银行相关的,往往也见到未来发展肯定因为很多监管力度不配合相关东西会会拖尾巴,还有要颠覆整个市场,如果在科技真的促进金融,会出现很多不同不配合不适应的情况,这里我有一个真正在金融出来的背景同事,同时也有科技出身走进金融相关,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往往没有一个总结,其实有没有一个最后大家会觉得跑出来的东西或一个占优的情况。

  金星耀:我稍微说一下,一般来说,技术是滞后于业务发展的,我们假设成立了金融公司,国内再成立技术公司。技术公司组建需要向各家业务知识积累,需要一到两年积累。金融公司其实很多把监管业务定好以后,很快可以让业务起来了。就变成了你成立金融公司同时,如果再成立技术公司,必须要滞后。另外一个技术做出来的东西是需要一个客户的体验和不断地完善过程,实际是需要积累的,如果金融公司不相信科技公司,不去让它大规模体验情况下,永远不成熟。其实我们有点很好说,贸易战这块大家了解华为,以前自己芯片是备用的,如果没有这次贸易战一直是备用,因为跟主流永远相反,永远会稍微差一些。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决心之后,我估计它很快会发展起来。同样金融科技也是类似的,当然很多科技公司,如果再往金融这块也有同样的问题,金融这块是有很多监管、业务积累,其实最近几年我觉得很明显CME交易所每三年相对系统重新构架一下,港交所很多东西都要升级接口,必须同步更新,不然很多客户都是BMA模式,做了一段时间科技稍微弱了一点,人员更新会慢一点,其实跟不上接口更新,这样技术会没办法完全深入地了解整个金融和金融市场发展,实际也是不行的,并不是有流量就可以。有流量情况下对整个金融环境和接下来痛点真的很了解情况下才有可能触发,并不是有了流量有了资金肯定可以做起来,这块东西相辅相成,必须是两方面都高度重视,才可能把这块做得起来。

  卫满堂:感谢金总的分享,台下的观众有问题可以随时跟我们提出来,我们嘉宾非常愿意在台上分享一下他们的看法,如果没有的话,今天时间也差不多,我希望嘉宾为我们台下投资者带来一个关键词,代表一下你觉得未来风口会在哪里?

  某嘉宾: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其实有很多风口我个人觉得大数据,请大家多多关注一下,谢谢。

  周艳斌:我觉得金融创新最重要的是在监管跟科技上面一些更新,这个更新需要很多东西实现的,最重要实现是风险的可控和合规,这个如何做到,最重要是我们拥有牌照,我们公司是很多牌照联合,可以实现在合规框架下运作,得到有效运用,软件开发,可以实现便利性,这个平台可以做得更长远一点,用一个词概括是更久。

  向东:其实让我说未来的风口,想到第一个印象还是期权,但我们主持人可能给我们问是否分享相对有意思的关键词,我想了一下金前,一个多月钱,我跟雷根李总一起讨论战略合作事情,今天这个会议我们也是当时做一些讨论,雷根是金融的翘楚,钱龙是科技公司,能否合作为机构投资者或高净值投资者研发更好的产品,我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方向,这个合作公司叫什么名字,李总说我们旗下有一个金正科技,你是钱龙科技,干脆我们叫金钱科技好了。未来如果有机会,这个金前科技为大家服务。

  金星耀:其实我可以感觉到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让各行业慢慢串起来,可以实现跨界跨业大数据分析这块,让更专业的人做更广更宽的事情,我的词还是想接下来谈专业这块,应该会非常持久,因为科技让更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更多专业的人做更多专业的事情。

  王永刚:我的关键词科技赋能保险,过去保险都是一些传统行业,我们在做的。今天头部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百度纷纷进入互联网行业,未来一定是保险和科技谁结合最好,谁就会颠覆中国目前整个世界保险生态,在未来逐鹿中原会成为未来保险业的巨头。

  卫满堂:非常感谢五位,最后请金龙做最后的分享。

(责任编辑:任刚 HF008)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