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权益新品悉数为偏债混基,爆款权益时期中加基金脚步放缓

2020-07-20 17:39:59 证券市场红周刊 

在今年权益产品发行频出爆款时期,多数公募基金加大了权益类基金产品发行力度,而中加基金却坚守在固定收益品种上,即便新发权益产品也为偏债混基类,如此结果的背后与该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经理团队相对薄弱有关。

年内,权益类新品爆款潮再度来袭,公募基金大多抓紧机会大发新品,特别是头部公募频频利用明星基金经理“带货”提前锁定爆款,然而也有部分基金公司依然我行我素,不为权益产品发行频频爆款所动,如基金规模排行榜上位列第38位的中加基金就是其中一员。今年以来,中加基金公司仅发行成立了中加科丰价值精选等三只产品,且三者还皆属于偏债混基。

权益类基金数量稀少规模迷你

Wind数据显示,中加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底,前两大股东分别是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和加拿大丰业银行。公司今年一季度末的资产管理规模约为1114.5亿元,排在内地基金公司第38位。从产品结构来看,其仅债基和货基的规模加总就已经突破千亿,这种极度倾斜的产品结构在基金公司中还颇为少见。

《红周刊(博客,微博)》记者注意到,公司目前尚无纯股票型基金产品,除债基和货基外,其拥有的混合型基金数量为9只。从今年首季末混基偏股权益产品规模看,除去中加心享A能够突破10亿元大关外,其余产品的规模皆乏善可陈,如中加改革红利的规模约为0.57亿元;中加紫金AC两类份额合计规模约为0.31亿元;中加转型动力AC两类份额合计规模约为0.69亿元。

显然,偏股权益类产品的迷你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基金经理的手脚。以最早成立的中加改革红利为例,其昔日成立时的规模约为2.28亿元,按照今年一季度末的规模计算,至今份额大约减少了四分之三。规模的束缚使得基金经理在重仓行业和重仓股票的选择上谨慎有余而攻击性不足,其中颇为突出的一点是对大金融板块配置分量明显偏重,如去年三季报时,其十大重仓股中的前四只标的皆来自大金融板块,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和华泰证券(601688,股吧)的合计持仓市值占净值比超过了20%。今年一季度,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又占据了前两大重仓的席位。作为上市不久的次新股,虽然基金经理减持邮储银行10万股,但一季度末的持仓市值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仍高达9.05%,接近于10%的规定持仓比例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重仓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似乎是基金经理今年投资的“败笔”,截至7月16日收盘,邮储银行股价年内下跌了18.6%,而交通银行年内也下跌了12.79%。此外,首季财报中的第三、四大重仓股洲明科技(300232,股吧)和保利地产(600048,股吧)同样年内表现不佳,年内下跌了12.71%和0.25%。

相对来说,中加基金同处混基阵营的偏债混基就活得相对有滋有味。以中加科盈为例,该基金首季末两类份额恰好越过4亿元大关。因配置以金融蓝筹为主的稳健型思路叠加配置转债的固收策略,使其今年以来在同类产品中净值表现排在前三分之一之列。

附表 中加基金部分混基年内表现一览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数据截至7月15日

或许正是看到了这种对比的反差,中加基金年内又连发了三只偏债混基,特别是中加聚庆的规模逼近15亿元,让公司尝到了“混搭”思路的甜头。然而在目前权益产品爆款时期,这种小富即安的思路或许对公司发展不利,毕竟同处头部的公募基金都在积极赶制公募权益爆款,甚至连排名较为靠后的华富等公司也在近期加入权益爆款之争,而中加基金却选择绕开股基,这种发展模式显然是有些另类。

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指出:“最近三年,中加基金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总体回报26%,加权净值回报是26.63%,在同期同类111家基金公司中排第97位。”

权益产品爆款时期暂无人挑大梁

中加基金权益类产品的势单力孤还体现在基金经理团队的人员储备不足和星光黯淡两个方面。Wind数据显示,目前中加旗下的基金产品达到了44只,但是基金经理人数却仅为9人,平均每人接近管理5只产品。此外,现有基金经理团队的平均从业年限仅约为2.07年,这一从业年限在头部公募中是相对较低的。

记者发现,在9人的基金经理团队中,目前管理着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舵手仅有冯汉杰和王梁两人(另有两人分别管理着FOF基金和量化基金),两人迄今的基金经理岗位在任时间均不足两年。从两人年内业绩表现看,冯汉杰所管产品的业绩回报要略强于王梁,除去上文提到的中加改革红利外,他在管产品今年业绩最好的当数中加转型动力,年内净值最新增长率达26.36%,在同类1901只产品中排名708位。

从持股态度看,冯汉杰对所选重仓标的往往是颇为执着的,部分标的能够连续多个季度出现在十大重仓股中靠前的位置,如长城汽车(601633,股吧)和玲珑轮胎(601966,股吧)自去年2季度开始就一直出现在十大重仓中的前四位,今年首季更是分列第一和第二大重仓股,彼时基金经理持股的比例分别为5.55%和4.21%,合计接近10%。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如此重仓的两只标的股却没有对基金组合做出太大的贡献。截至16日收盘,长城汽车年内迄今的涨幅仅约为14.12%,而玲珑轮胎年内迄今的涨幅更是仅约为2%左右。此外,同样是重仓持有多个季度,首季晋升为第三大重仓股的洲明科技更是“败笔”,年内股价下跌了12.7%左右,成为十大重仓股中表现最差的一只标的。此外,他当季新进重仓的伊利股份(600887,股吧)和海利得(002206,股吧)也表现一般,伊利股份年内上涨了7%,海利得下跌了5.33%。

冯汉杰在季报总结中坦言,其在首季主要减持的是已进一步泡沫化的科技股,同时调整了对于经济反弹、出口相关制造业反弹的判断,对相关板块持仓进行了调整。但从二级市场后来的走势看,其调仓思路似乎出现误判,不仅重仓的汽车股“外强中干”,且减持的科技股在经历短暂调整后仍延续着强者恒强的格局。

对比冯汉杰所管产品的业绩表现,王梁管理的产品年内表现更弱。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除去他和冯汉杰共同执掌的中加改革红利外, 他与另两位基金经理所联袂掌舵的中加心享和中加心悦的年内净值增长率仅为5.44%和0.68%,在同类1901只产品排名中排在第1691位和1848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加心悦连续多季没有配置股票,但是中加心享在二级市场中还是保有一定股票仓位的。首季财报显示,该基金一季度末的股票仓位为5.99%,十大重仓股的持仓占比均在0.2%~0.35%区间范围内。如此低的持仓,即便头两号重仓股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在下半年股市的强势上攻行情中风起云涌,但碍于微乎其微的持有量,对投资组合的贡献度基本可忽略不计。

在上述两位权益基金经理中,长量基金分析师王骅相对更看好冯汉杰:“还是以他管理时间最长的中加转型动力为例,基金基本坚持了自下而上的配置低估个股的策略,从成立以后的调仓情况来看,基金在个股和行业调整上比较灵活,基本做到了不追高、主要布局相对估值较低品种。”

“独门重仓股”难助中加紫金脱颖而出

就中加基金来说,在成立迄今超过7年的时间中,从外部引进过来的权益类人才少之又少,张旭是个例外。天天基金网资料显示,他早年曾在银华基金(博客,微博)供过职,后在2015年3月加入中加基金后,一度其曾担任投资研究部权益投资负责人,并且曾经同时管理过公司的6只公募类产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才,去年四季度,张旭选择了离职,一次性卸任了他所管理的全部中加系产品。资料显示,截至离职,张旭在中加期间所取得的最好任职回报是34.39%。目前,张旭已正式出任东兴证券旗下的东兴量化优享的基金经理。

中加基金在公募圈中其实还有一只小有名气的产品——中加紫金,其“出名”是因为作为一只依靠量化模型选股的产品,基金经常能布局一些颇为冷门的“独门”重仓股。如中加紫金首季财报披露,十大重仓股中的天龙集团(300063,股吧)就是其独门重仓股,持有该股达8.43万股,占比约为1.09%,巧合的是,该股披露的首季机构持仓恰好也为8.43万股。第四大重仓股常铝股份(002160,股吧)同样如此,中加紫金持有该股9.14万股,而该股披露的机构持仓也为9.14万股。另外,新天药业(002873,股吧)、易德龙(603380,股吧)、超华科技(002288,股吧)也均为该基金独门重仓股。

然而,即便是能够布局多只独门重仓标的,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也仅仅位列同类产品中游水平而已。究其原因,五只独门重仓今年以来的表现差异较大,其中天龙集团成功实现了股价翻番, 但易德龙和超华科技上涨仅在10%左右,考虑到单个标的不到2%的持仓占比,独门重仓所起到的实际作用也不过蜻蜓点水而已。

(责任编辑:陈状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