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上海思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家麒
在6月19日的会议上,“2019年度最值得信赖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期货)”奖项得主——上海思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家麒先生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在量化投资下获取高收益》。以下为演讲全文:
很高兴今天受到排排网的邀请,有机会让我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首先我很欣喜地看到量化被整个市场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很多之前的演讲中都提到了“量化”。另外我也倍感压力。因为我是在房总的后面做演讲,房总是量化行业出名的才子,我作为一个理工男,口才肯定不如他。刚刚房总介绍了量化行业的发展,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好的,给了大家直观的感受。他刚才讲了很多量化领域的竞争,在这里,我可能希望给大家更多的鼓励。
大家可能看到,虽然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很强,这是没有错的。但是竞争对手很强并不代表我们就很弱。就像当年的华为,华为面临的竞争对手也很强,他看到了那些大的机构,无论是营业收入和研发投入都是他的几百倍。但是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以后,大家会发现好像华为成了世界上最强的机构。
我觉得中国在量化方面一定会诞生世界最强的投资公司,希望给大家鼓鼓气!
先分享“量化投资会不会对所有的策略都有效”的一个基本概念。我经常拿这张图给我的投资人介绍,因为我们面临“所有的投资人都希望投到的产品是什么”的问题。就是希望这个产品高收益、低波动,并且能够容纳非常大的规模。特别是银行经常来找我们说“你们有没有好的产品,我的客户很多,给我的钱很多,你的产品收益要足够多,但是我的客户要求非常低的波动,同时规模要非常庞大”。我的回答是“不存在这样的产品”。在投资的过程中,这样的三角形是不可能同时获得的。也就是说不可能有一个策略同时获得“高收益”、“低波动”和“大规模”三者。一般来说,总是需要牺牲某一项获得其他几项的优点。
举个例子,在高频率的策略中,收益特别高,波动特别低,缺点就是规模非常小。往往自研的策略都是高频策略,因为获得了高收益,同时又有低波动,风险非常地小。
另外一个角度,比如说我们投了很多的股票策略,相对来说是高收益、规模大的策略。在中国股市的整个管理规模有几万亿,规模非常大。同时它获得的收益也非常的不错,但是它的缺点是波动非常地高。
第三类策略,比如说货币基金,这是属于低波动、规模大的策略,但是它的收益非常地低。比如说余额宝,现在已经开始破2了,收益率2%都不到了。
所以投资的过程中切记一点,找不到一个策略——或者是我作为一管理人来忽悠我的投资人,说我的策略收益率很高、波动很低,并且规模很大,那就要多一个心眼了,这是不是骗你的?事实上只有旁氏骗局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旁氏骗局终归是一个骗局。
对于投资人来说,大家肯定希望低波动或者是低风险,一般来说怎么样能够降低风险,或者是降低波动呢?有几个方法:
一是提高交易频率。假设今天的交易一年只能选择一次,怎么样交易,来决定方向。而另外一个是一个月决定一次。如果我把频率变成一周决定一次,甚至把频率变成一天决定一次,这几条曲线都是在胜率相同的过程中做出的,当交易频率越高的时候,获得的收益、波动就会变得更小。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提到了,高频策略是具有高收益、低波动的策略。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二是增加对冲。我这边是易方达的消费品行业,大家都知道易方达的消费行业是明星产品,规模也很大,一百多亿的管理规模,但是这个产品的收益率很好。从历史上来看,年化收益率差不多超过了10%,特别是最近的表现特别好。但是他的波动很大,最大的回撤历史上有38%。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对冲,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最大回撤?就是因为股票型的产品的特点是会围绕大盘的波动而面临整个大盘的风险。如果我们把大盘的波动对冲掉,就像我们拿沪深300对冲一样,就会发现他的最大回撤显著的下降,之前特别是在2015年的最大回撤,基本上被抹平,他的最大回撤从历史的38%降到26%,年化波动率从之前的25%直接下降到了12%。所以第二个方法就是对冲掉风险。为什么我们说对冲基金?其实就是在对冲掉你可确定的风险。
但是在对冲风险的这个事情上,你也是付出了成本的。这个成本是什么?现在的股指期货有一个概念,就是股指期货的价格长期是低于整个指数价格的。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因为大量的管理人通过服务机构进行对冲。通过这种对冲,付出了对冲的成本,这个其实是在对冲风险中要付出的代价。
因此,这个产品如果对冲的话,你的年化收益就从原来的13.78%下降了。
对于投资人来说,下面会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获得一个高收益的产品。刚才一条是高收益、低波动,我展示了怎么获得低波动。下面是怎么获得相对高收益,这可能是大家喜欢听的内容。没有其他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放弃低波动的束缚,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为什么?因为高收益跟低波动,如果在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他们是相互矛盾的。只有放弃低波动,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原因是我们觉得大盘的风险很大,或者是我们不愿意面临大盘的风险。但是如果你的超额足够高的时候,还是愿意持有这个市场风险的。这就是最近两年在整个量化行业,最大的策略的品类就是指数增强。指数增强背后就是高昂的对冲成本,使得大家觉得做这样的对冲变得不划算了。因为对冲做得不划算,所以我们说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我这里有一个例子,就是人人都可以做的指数增强,就是为什么中国过去的超额收益有30%、20%那么高,因为股指期货是长期低于指数的。如果我们不断地拿整个股指期货持有的话,当股指期货到期的时候,可以换到下一个月的股指期货,长期持有。
我们自己做了一个测算,大概在过去的四年半左右,如果是长期持有股指期货的话,基本上可以获得翻倍的收益。而同期指数是下跌了11%,也就是说平均这四年半的年化超额收益是21.9%。21.9%是一个非常非常恐怖的数字。为什么说它恐怖?我们跟公募基金做对比,在公募基金里面做了统计,大概历史上有超过5年从业经验的公募基金,我们把它平均每年超额业绩比较基准多少画出来,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公募基金,横坐标代表他在公募基金呆了多少年。纵坐标是超额收益,横线就是我刚才给大家看到的最简单的指数增强策略,每个人都会做的,不断的买IC在过去五年的指数增强,21.9%。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策略,竟然跑赢了全市场99%的基金经理,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证明了量化在过去的几年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机会的原因。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公募基金比较容易耍赖,因为私募基金是提成的,公募基金只收管理费。第二呢,大家都知道好的公募基金都是奔私了,所以说私募基金里面的好的管理人可能更能够代表行业的优秀者。所以我们又做了一个统计,蓝线是私募的500的指数增强的策略减去一线的主观的私募,黄色的是当时这个月的大盘的涨跌幅。从过去两年多的历史来看,这条蓝线在持续往上走,说明私募做指数增强的这些量化私募的整个业绩,是要显著的好于做主观的私募的多组的业绩。特别会打破大家之前的理解,或者是之前的信仰,大家最担心的指数增强是大盘跌的时候,但是大家会发现在2018年下半年,包括在2019年下半年,几波大盘大跌的情况下,整个指数增强并没有落后主观的私募太多。但是一旦发生了大盘上涨,这个情况是遥遥领先的。
所以我们说是不是国内做量化的基金经理特别厉害?或者说做主观的基金经理就做得不好?肯定不是。我虽然是作为一个做量化的基金经理,但是我也要说,其实对于量化也好,主观也好,他们只是不同的方法论,只是不同的工具。就像在海外你很难说巴菲特和西蒙斯到底谁更厉害,只不过大家建立在不同的投资方法论上。但是为什么中国有这样的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量化的占比太少,相比于中国全市场的占比还是太少。而中国又是一个具备了大量散户交易,或者说不理性交易的市场。所以在这个市场中,给了整个量化机构,给了量化策略超额收益的成长空间。
除了指数增强,量化能做的事情远远更多。很多人可能对量化有误解,之前对量化的理解是量化就是做对冲的,就是做绝对收益的。其实不对,量化也可以做相对收益。比如说指数增强策略,现在越来越多的为投资人青睐。同时我想说的是,量化也可以具备选股策略,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标榜指数,我们也可以做选股的策略。
最近我们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通过一些大数据,当然做量化可能跟主观区别的地方,在于我们更希望用量化去说服自己。所以我们会用到宏观经济的数据,用到所谓的另类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他们可以很好的预测一些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或者是收入的变化。因为大家都知道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和收入的变化,往往就预示着他将来股价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大数据,去预测一些上市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变化,从而进一步的预测他股价的变化,帮助我们更好的选择股票。
因此我们做了一个选股的模型,是有悖于之前做量化大量股票的特征。大家都知道做量化的话,选股可能300、500个甚至是1千个股票。如果我们不要受到多股票的束缚,把我们的股票放到20、30个,我们也可以做同样的业绩,当然风险在于他的回撤也很大,他的最大回撤超过了4%。那么就要问投资人了,有没有这样的信仰?对量化的信仰能够投到收益相对比较高,但是回撤也比较大的策略上。这就是怎么获得高收益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要对量化有一定的信仰,从这个信仰的背后要知道高收益的背后可能是高波动或者是高回撤,但是如果愿意长期持有,他能够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投资回报。
对于量化来说,优势在哪里?第一可以更理性客观的去评估投资决策;第二就是最近大家谈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就是因为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随着算力的发展,使得大数据的驱动成为了可能。所以真正可以用到数据驱动,或者用大数据驱动,这样对于量化投资策略是非常有益的优势。
最后我想简单说一下量化的发展方向,刚才大家已经听到了很多,包括大家为什么感受到,很多朋友这两年如果经常参加排排的会议,就会发现量化在会议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这个一定是发展方向。在2004年的时候,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里面10个里面只有1个做量化的,而到了现在更是如此,全球10个对冲基金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在做量化,这是全球的情况。在中国市场又是怎样呢?我们也做了统计,2018年中旬的时候,整个中国市场价量化的管理规模可能也就是500亿,但是短短的两年过去,到了今年,整个量化的规模已经到了2千亿以上。也就是说管理规模整整翻了四倍。我相信在未来的两年以后,可能我们又能够翻两倍或者是翻四倍,量化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会变得非常非常大。因为过去的这四倍,就是用投资人用脚投票出来的结果。
所以我们虽然说我也同意刚才房总的观点,说量化将来一定是越来越难,因为竞争的对手越来越多,大家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了这个行业。但是在中国市场上的格局,就是现在整个的环境下,整个量化还具备全球最好的alpha。我们整个交易占比在全球化的交易占比上,相比美国市场,我们的交易占比还是足够低的。我们知道这个交易占比将来一定会被提上去。第二中国有最好的交易环境,交易的土壤,因为我们的交易市场有足够的非理性的投资人。
因此,我们同样要拥抱量化投资的黄金时代,可能过了10年、20年,那个时候才知道量化真正是怎么做。而在现在的三年、五年之内的环境下,真的是量化非常美好的时期。
谢谢大家,也祝愿大家投资顺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