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原油价格暴跌:3月6日,伦敦布伦特原油跌近10%,盘中低点为2017年6月以来的最低价;3月9日,美国WTI原油价格单日跌幅达33%,已经超过1991年海湾战争时创下的最大跌幅。
受此影响,全球股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下跌:周日沙特股市已经下跌超过7%,今日中东股市再次大幅下跌,沙特迪拜DFM指数跌8.75%,阿布扎比ADX指数跌6.5%,科威特股指跌逾8.5%;亚太地区日经225指数盘中一度下跌超过6%;韩国综合指数盘中跌幅也达到4.5%。
A股也受到了波及,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跌3.01%;沪深300收跌3.42%。
我们认为,此次原油价格暴跌,供给端“OPEC+未能达成限产协议和沙特大幅降价抢占市场”是直接导火索,受全球疫情扩散导致需求端下滑的悲观预期,也是重要因。
对中国而言,此次油价暴跌影响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1)实体经济方面:并不算坏事,反而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
(2)资本市场方面:短期来看A股更多反应的海外需求下降和通缩恐慌,企业成本下降带来利润增厚的反应会相对滞后。无论是油价还是资本市场,海外疫情防控都是“胜负手”,如果疫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需求下降或许只是一次短期的波动而非长期的趋势;同时A股对需求下行的反应已经相对充分,所以长期趋势不变。
(3)国内政策方面:伴随着国际油价下跌,通胀对于国内货币政策约束下降,国内政策有可能会迎来进一步的宽松。
一、油价暴跌:需求和供给双杀带来的紊乱
此次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既有供给端的原因,也有需求端的原因;其中,供给端减产协议未能达成是诱发此次油价暴跌的导火线;而需求端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供给端:OPEC+不欢而散,4月后原油生产不受限,沙特给出20年来最大降价折扣
上周五(3月6日),OPEC+未能达成减产协议,并且沙特更是透露出从下个月开始将增加原油产量的计划,是此次油价暴跌的直接诱因。
此前OPEC建议从下个月初至年底再额外减产150万桶/日;但是俄罗斯拒绝了该提议,称仅愿意延长将于3月底到期的OPEC+减产协议,减产210万桶/日,双方不欢而散。
而在这一协议到期之后,也就是从4月份开始,无论是OPEC还是非OPEC国家的原油生产将不再有限制。并且,在未能达成协议之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大幅降低销往欧洲、远东地区和美国的原油价格,折扣幅度创逾20年来最大,意图通过降价抢占市场份额。
从经济学上讲,商品的价格主要由供需决定,如果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增加将会导致价格下降。原油作为最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之一,当然也受这一经济规律的支配,不一样的是,在资本市场上,原油的价格会根据对于供给和需求的预期提前反应,而此次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主要反应的就是未来协议到期之后,供给大幅增加的预期。
需求端:全球经济下行拖累原油需求,或是油价暴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新冠疫情在海外加速扩散,加剧了全球经济下行的担忧;并且,如果全球经济下行成为现实,对原油的需求量必然出现下滑。这或许是主导这段时间原油价格的核心因素。所以,此次谈判俄罗斯拒绝OPEC继续减产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希望通过增加石油产量来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二、对于中国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石油又是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任何国家都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我们认为,此次原油价格暴跌对于国内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实体经济:有助于实体企业降成本
由于中国本身不是产油国,国内大部分的石油消费都依赖进口,所以,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而言,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并不算坏事,反而有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生产成本。从2017年开始,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更是创下了5.06亿吨的历史记录。
(2)资本市场:短期反应的需求下降和通缩恐慌,长期趋势不改
从中期来看,原油价格下跌,有助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增厚相关企业的利润;但是这种影响是滞后的,可能在未来的一两个季度我们才能真正看到;而从短期来看,A股跟随全球资本市场大幅下跌,其实更多的反应的是需求下降和未来出现通缩的恐慌情绪。所以,未来无论是油价还是资本市场,关键就在于世界各国对于疫情的防控程度,如果疫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需求下降或许只是短期的波动而非长期的趋势。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中国的很多做法,也为海外国家提供可以参考的模板,比如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意大利,已经采取封城等强制措施以遏制疫情继续扩散。所以,我们对于未来疫情得到控制还是有信心的,随着未来需求的恢复,此次黑天鹅事件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也会逐步解除。
(3)国内政策:有望迎来进一步宽松
原油价格是全球通胀的同步指标,油价大幅下跌,可能会带动全球通胀水平走低,甚至使得实体经济产生通缩预期,反而对于增加货币政策空间是有利的。目前,我国对于货币政策的运用仍然比较审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的通胀水平仍然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而现在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国内有可能会迎来进一步的宽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