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洞察·资道|林梦:疫情冲击不改变消费板块长期趋势

2020-02-12 15:09:49 和讯网 

  庚子年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及社会各界纷纷投入到防控疫情的行动中。让我们见证了举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全力阻击疫情的决心。

  因疫情爆发,导致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近3000家公司跌停,沪指8.73%的跌幅创1997年以来的纪录,但随后,沪指七连阳,重新站上2900点。在金融战“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券商、基金、期货等各金融机构一致认为目前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景与机遇。和讯网访谈栏目《洞察▪资道》特推出“金融战‘疫’必胜逻辑”系列,与金融机构一道为投资者梳理疫情下的投资脉络,以便让投资者能够对市场的认识更加清晰、准确。本期邀请到工银瑞信消费行业股票拟任基金经理林梦作为访谈嘉宾。

林梦:疫情冲击不改变消费板块长期趋势

  林梦认为消费板块短期内受疫情直接冲击较大,但中长期来看,优质个股的调整很可能是中长期布局的好时机,首先消费板块整体的盈利稳定性是比较强的,疫情的冲击大概率只是改变的企业盈利在时间上的分布,拉长看是不会改变长期增长的趋势。其次,短期的冲击可能会有利于行业格局的优化,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有望进一步得到加强的。

  以下为林梦访谈实录:

  和讯网:A股在今年的鼠年开年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出现了非常大幅的下跌,但是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第二天开始非常迅速的止跌回升,而且上周一连收出了四根阳线,我们特别想请您介绍一下,您怎么看待目前的市场走势,您觉得疫情的影响是不是已经结束了,后市又会怎么发展呢?

  林梦:应该说上一周的市场表现确实是非常强的,虽然节后第一天调整得比较多,但是后续连续四天的强势反弹收复了大部分的“失地”,应该说体现了市场对我们打赢这场抗疫战的信心,以及对中国经济韧性的信心。尤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财政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对流动性可能带来宽松的预期,我们预计后市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还有可能会出现反复,整体上可能会呈现振荡的格局,结构性的行情也将继续分化。

  从盈利面上来看,此次疫情不可避免的会对短期的宏观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也将对A股2020年的盈利增速带来一定的拖累。目前市场主流的预期,疫情对全年GDP实际增速负面影响的测算大概是在0.1到0.5个百分点左右,如果考虑到病毒的隐蔽性和传染性比较强,各地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防控措施,疫情对于各行业复工负面的影响我们认为还是有可能会放大的。综合来看疫情不仅会改变年内企业盈利和现金流在时间纬度上的分布,也将在总量意义上降低全年的企业盈利,这对股市的影响无疑是负面的。

  但在估值面上,我们预计政策面的偏宽松基调对于A股的估值是有正面支撑的,节后央行开展了大额的公开市场投放,明确释放了提供充足流动性的政策信号,应市场预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考虑到当前A股整体的估值不高,主要的指数估值仍然处于历史中位数偏下的位置,我们预计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将对股市带来正面的影响。

  和讯网: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消费股的表现一直是特别好的,而且从各种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消费行业已经可以说是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了,您认为这次疫情对于我们的消费股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而对于投资者来讲是不是可以从中寻找一些机会?

  林梦:消费板块受疫情的直接冲击确实是比较大的,因为春节本来就是消费的旺季,像宴请、出游这些消费场景的减少和消费需求延迟的释放可能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带来短期的影响,但是从中长期的角度上来看,优质个股的调整很有可能是中长期布局的好时机,首先消费板块整体的盈利稳定性是比较强的,疫情的冲击大概率只是改变的企业盈利在时间上的分布,拉长看是不会改变长期增长的趋势。其次,短期的冲击可能会有利于行业格局的优化,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有望进一步得到加强的。

  从2003年非典时期的经验来看,疫情确实也对消费整体产生了阶段性的影响,社零增速从当年1月份的10%下滑到5月份的4.3%,但随着疫情的边际消退,消费者重拾消费信心,6月份的社零增速迅速反弹到8.3%,此后延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因此我们对消费的长期增长还是很有信心的,年内的一致性冲击很有可能会带来长期布局的黄金坑。

  具体到细分行业的机会,我们认为受疫情影响导致居民消费习惯改变而从中受益的行业未来是值得关注的,比如说生鲜电商、游戏视频、在线教育等这些行业都会有机会。生鲜品类原来是电商渗透比较慢的品类,大家由于固有的消费习惯,很多人还是习惯在线下的菜场、超市买菜、买肉,觉得比较新鲜可见。但是疫情的出现使得居民出门没有那么方便了,而且菜场、超市成为了人群密集甚至可能传播的区域,但大家对生鲜的需求又是刚性的,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生鲜电商以及一些具备较强供应链实力和送货到家功能的线下超市就成了消费者非常好的选择,这个过程中,过往影响线上渗透率提升的因素,比如说履约成本高,像每单要付运费这种,可能在现有阶段下,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了。这将是有利于这些企业拉新用户以及提高用户黏性,对未来行业的长期格局也是有积极的影响,对具备供应链优势和到家业务的超市龙头来讲我们认为是有长期机会的。游戏行业,我们近期看到一些第三方监测的数据显示,这段时间以来很多游戏公司的流水数据都特别好,这些游戏陪伴了大家渡过的很多焦虑的夜晚。未来随着5G的到来,随着云游戏大趋势的发展,游戏行业也会有非常多好的发展机会。

  和讯网:近几年消费股一直很强势,会不会受疫情影响迎来拐点?

  林梦:近年来消费股的强势表现除了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龙头公司强劲的业绩增长有关,还受益于外资的持续流入。过去三年,三大全球指数的纳入/扩容是外资增配中国权益资产的催化剂,也开启了中国消费类资产估值修复的大趋势,现在只是中长期趋势的一个开端,我们认为还没有结束。外资每年3000亿左右的增量流入一定意义上说是具备边际定价权的。这个是更多是估值的角度。

  盈利角度,消费公司业绩的长期增长趋势不会受疫情的一次性影响而发生改变。2019年我国的人均GDP首次超过了1万美元,这在国际经验上看是一个门槛,跨过去了很多领域的消费需求会爆发出来,会有很多新的增长亮点出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和讯网:刚才您特别提到了,其实对于中国的消费长期来看我们应该是很有信心的,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觉得未来我们中国消费行业的持续发展驱动力到底来自于哪里?从这个角度来说,您觉得应该看好什么样的行业、什么类型的个股?

  林梦: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长期驱动力是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大需求,这将是为消费类的公司未来长期的业绩成长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另外从资金层面看,在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和外资持续流入的大背景下,消费的核心资产仍然是具备长期配置价值的,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大白马,放在全球资产配置的视野里他们的市场空间巨大、业绩成长确定性很高、估值也不贵,未来大概率还会是国内外增量资金持续加码的品种。

  另外还有一些新的消费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比如说化妆品行业,从2013年以来,这个行业就是持续跑赢整个的社零增速,而且在消费相对低迷的时候,它会由于“口红效应”而显示出一定的韧性,而在消费高景气的时候又由于可选的属性显示出很强的弹性,可以说是消费领域中非常亮眼的子行业,这也是消费升级大需求底下催生的子行业。我们也关注到,尤其是其中国产品牌、国妆品牌增速是非常快的。一方面是由于新的社交媒体对于颜值经济的拉动,另一方面也是00后、90后新的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和中国制造的民族自信心的崛起。在这里一些优质的公司甚至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全球的龙头,他们具备这样的潜质。

  还有我们刚刚提到的在线教育,这次的疫情也导致中小学延期开学,孩子们在家的学习和辅导很多都迁移到线上,家长的线上付费意愿也在快速的提升,我们预计未来很有可能会像2003年非典养成了人民网(603000,股吧)购的习惯成就了淘宝的长大一样,很多在线教育的公司很有可能会借此为契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其中A股和港股都蕴藏着非常多的投资机会。

  和讯网:另外我们还想请您给投资者提一些建议,现在对于消费类的基金可能投资者已经关注得越来越多了,对于投资消费行业主题的基金,您认为投资者主要应该注意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林梦:如果借用巴菲特的话讲“投资就是滚雪球”,我们认为消费恰恰就是坡够长、雪够厚的赛道,天然容易滚出比较大的雪球。我们也做过这方面的数据统计,以我们新产品的基准,中证内地消费主题指数为例,2005年设立至今15年的时间,累计上涨的幅度有874.69%,截止到2019年的年底,是大幅的跑赢同期的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同期的沪深300的涨幅是309%,中证500的涨幅是426%,创业板指成立的时间短一些涨幅80%。按年纬度,15年间有11年的时间中证内地消费指数都是跑赢沪深300的,而又超过半数以上的年份是跑赢了中证500和创业板指。而且它有一个特点,回撤还特别小,15年间中有10年最大回撤值都是四个指数中最小的,我们从历史上看,消费类资产在熊市中具备这样的防御特征,但是在2016年外资大局流入A股以来,进攻属性也得到了加强,可以说消费资产确实是一个攻守兼备的品种。我们认为长期持有消费行业的基金对投资人来讲是非常好的选择,这其中也需要精心的挑选,选择专业、稳健的管理人团队才能够去伪存真、淘沙见金、规避踩雷。

(责任编辑:陈状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