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消息 3月16日,由北广控股集团主办的“创新融合 智投未来”2019年经济论坛在上海盛大举办。本届论坛邀请知名专家,聚焦2019年经济预判和风险防范等热点,围绕独立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和讯网参与全程直播。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围绕“现金不再为王——新货币周期的投资策略” 作主题演讲。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
许维鸿表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因素。
从生命周期看,预期投资收益率下降。对于房地产市场,许维鸿坦言,靠投资房产发财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是持有房产依然能保值增值。
从产业周期看,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无路可退,许维鸿判断,贸易战是一场持久战,两者将持续整整吵吵但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利空,好过货币战和武力冲突,反而会在中美两国的产业分工和创新周期合作方面带来利好。
从货币周期看,许维鸿断言,在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环境下,现金不再为王,且将维持两到三年。
投资方面,他表示,目前A股市场底已经出现,但经济底尚未到来,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探底过程,未来前景仍然看好。具体持股方面,许维鸿建议投资者关注蓝筹股中的中游公司。
以下为文字实录:
首先分享两个观点给大家。每一次,都想以这个作为开始,就是一句话叫信息都是存在的,只是你有时候不愿意去看见。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老有专业投资和业余投资之分。国内很多人永远叫我们炒股票叫韭菜。其实不好说,我比黄老师早来了一天,昨天我走访了一些客户和我的一些老朋友们,我发现上海不愧是有百年炒股历史的城市,我走了一圈发现市场是不对的,我们很多的散户都是在去年年底建的仓,这一轮赚了很多钱,这说明韭菜割的也不一样,可能上海的不管是私募的投资者还是所谓的散户,他对于股票市场的理解还是比较强的。
当我去看这些投资者的时候,我不愿意用资金量来分他们的大小,更多的愿意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来分。
大家如果自己看自己的投资的一个决策过程,在我看来,专业和业余最大的区别在于专业投资者往往去愿意听跟他意见不一样的逻辑。
比如说他认为食品饮料会涨,如果对面分析师说的也是同样的逻辑,他往往不愿意听,他更愿意听同样食品饮料的分析师讲相反的逻辑,这个是专业投资者。他往往是冷静的,甚至是冷血地去思考投资的逻辑,而非凭自己的热情和自己对一件事情的好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都是存在的。
业余投资者,往往是需要听你跟他说一样的事。比如他看好5G,当你说5G不好的时候,他往往说你这个人不懂,我跟你讲5G好的人,而不会认真聆听对面的人怎么说5G的不好。专业和投资者,在我看来都是人,只不过一方是先入为主,另外一方是跳出个人的感情和工作来。我们的宏观分析师是干什么用的?我们其实就是愿意站在你的对面,跟你讲我们对于投资周期,经济周期的理解。如果跟你的意见不小心一致了,那无所谓,我更不愿意来听我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更希望我说的东西,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我建议你多想想,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或者说这个跟你相反逻辑的,这套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
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另外一个区别在于散户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机构投资者会有一个记分系统。周总,去年老许说对了,加一分,今年说错了减一分。机构投资者会形成自己所谓的智能团和分析师的白名单。有些人说了一次错了,又说了一次又错了,这个人往往就要进入黑名单,下次不要请他来了,我们换更靠谱的分析师来说。机构投资者是有记忆的,而我们的非专业投资者是没有记忆的,他更愿意去寻找那些跟他观点一致的分析师,而忘记了这个分析师以往的推荐是不是靠谱的。
所以每次我来北广之前,我都愿意把这个逻辑分享给大家,同时也是给我下边的报告开个头,大家我到底这里白话半天,大家要听什么?或者说你在这里坐这么长时间,你能够有什么收获?这个恐怕是不一样的。
像黄老师,我们共事有十年,最早互联网金融啥都不知道的时候,他作为法学专家,就开始来呼吁这个事情,我是很受启发的。作为投资来讲,他说他的,我就开始寻找互联网金融的标的。但是我跟黄老师分工不一样的是,他是大学教授,他是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良心所在。他一旦发现这个事情不行的时候,他还会粉笔几乎(说你们走过了。我们搞投资的,就把这个标的一卖就完了,跟我没什么关系了。这个是在金融机构工作的宏观分析师和大学教授的区别。很多我们投资者往往会混淆这个区别,往往是希望这些金融机构的这些分析师,去替社会呼吁,良心发现,说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太愿意干这个事情。大家我们更愿意干的是反正这个事就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怎么让我们的投资变得更赚钱?说来残酷,但是也挺有用的我觉得。
这个图已经用了不到十年,有六七年了,略有变化,如果在场的有我的老客户的话,可能听到我演讲里面反复用到这张图,这个图我把它叫做供给侧改革的投资机会的图。这个图我更愿意把十八大到十九大,中央的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投资机会分成五个方面。六七年前就是这个图,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来北广谈的时候,如果你照着这个图投的话,第一轮牛市能抓到,第二轮能不能抓到?我觉得依然不出这个圈。所谓的好股票也好,好的投资标的,其实是在这个圈里面出现的。每年的讲,其实是围绕这张图,在讲不同的经济周期和不同的产品周期和货币周期的投资标的的选择。
比如过去两年,我不太建议大家买股票的,我们叫现金为王,我是不敢公开唱空的,私下不太愿意大家买股票。今年我开始唱多也好,或者是逻辑开始变化,那就是现金不再为王。现金不再为王的投资的环境,也是在围绕着这五个方面。
今天我讲三方面,或者说从三个周期来谈这个事情。刚才黄老师说了一个周期,就是所谓的货币周期。货币周期是所有的宏观分析师必须要给客户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现在的货币环境是怎样的。比货币周期更大一点的是产业周期,比产业周期更大的是生命周期。当然标准的经济学家还有库存周期。这些库存周期、产业周期、产品周期、技术周期、生命周期、货币周期,每一个学过宏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但是在每一个时间节点的周期的叠加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做投资其实挺累的,每天晚上睡觉以前,要把这几个周期盘一遍,我们行话叫捋周期,捋周期的过程,就是在捋我们的投资逻辑。由大到小,最大的叫生命周期,传统上60年生命周期。介于之间的是产业周期、产品周期和技术周期,15-20年,再往下更小一点的是我们的财政周期,我们的货币周期。长则10年,短则3、5年,也就是走完一个货币周期。现金不再为王这个观点,只是我们2019年年末年初,或者现在三月初,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得出现金不再为王,是从货币周期来的。用资产的形式存在,投资哪块资产?投资什么样的资产?不是简单的货币周期的过程,而是生命周期、产品周期、产业周期、库存周期叠加的过程。一个机构的投资者或者是专业的投资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周期的顺序进行排列,根据周期的不同来做投资决策。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在谈,我们想讲什么。如果我还有机会跟大家分享的话,我希望大家每一次都看看,老许是不是把这些周期盘对了?如果盘对拉的话,未来一两年我们的投资就对了。如果一个周期盘错了,恐怕你的投资决策就是错误的。这个是投资学亘古不变的一个规律。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好资产和坏资产之分,只有便宜资产和贵资产之分。一个股票没有好股票和坏股票之分,只有便宜股票和贵股票之分。今天买茅台(600519)又到八百块了,半年以前买六百块、五百块,茅台还是这个茅台,为什么股价差这么多?公司的变化有多少?这个到底是好股票还是坏股票?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一个专业的投资者,更愿意相信它是一个贵的股票或者便宜的股票,哪怕是一个烂的已经资不抵债的一个空壳,那这个壳也是有价值的。你收这个壳的时候,你说免费给我,这是不可能的。十亿也是它,十块钱也是它。这个就是我愿意花很多时间来谈,期待大家做什么。我们对周期的判断是不是对的?大到生命周期,小到货币周期。今天咱们的题目,现金不再为王,其实是对最小的货币的周期的判断。中国的货币底,货币供给的底是去年11月份存在的。去年11月开始,我们开始唱多。为什么?去年11月,央行升了1%的存款准备金率,放钱。这就是刚才黄老师说的,央行正式从一个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向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发展。发展周期是符合我们资产投资的原则的,现金不再是王了。
但是规矩是先从大的盘起,再从小的来。我不知道我们的客户有没有拿到问题列表。我收到这一次报告的时间表的时候,北广给了我十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房地产还能不能再买了,我记得特别清楚,引发了我这两个礼拜的思考。两个礼拜的思考有几个点。第一个点,其实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是房地产市场,我们必须要找对标的类似的房地产市场来进行对标。比如说隔壁的日本,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中国这个样子,大概是在25-30年以前,也就是1990年、1994年的时候。当时日本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日元的升值。日本人突然有钱了,所以当时出现了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但是随后的情况,大家有没有想过,日本政府和日本的投资者,到底在房地产上损失了什么呢?是损失了钱还是跳楼呢?因为炒股炒赔了经常有跳楼的。到底有多少为房地产泡沫破裂而跳楼的投资者?在座的都是中产阶级,钱不是太多,许家印钱少一点,但是也是有钱的,有钱的烦恼。当时日本像我们这样的,有一两套房产,两三套房产,当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时候,这些人的命运又是怎样的?所以我们很多的投资者在回答,或者在想我要不要再去买房的时候,不妨看看25年以前、30年以前,那个时候的日本的普通人,日本那些有些钱,但又不是有很多钱,手里可能有一两套房,有一些房产投资人的投资策略,这个是我觉得第一个可供参考的事情。
第二个可供参考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中国和日本有很大的相似点在于我们这里谈到的所谓的出生率的下降的问题。我们有一个很不幸的研究发现,出生率下降是东亚国家发展的共性。先是日本,后是韩国,再现在是中国。这些国家一旦生活水平提高,女性经济独立以后,出生率都在下降。出生率下降直接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有效的需求不足。所以第二个市场就是大家看一下隔壁的韩国,当它面临出生率下降的时候,以首尔为代表的城市房地产的价格变化和它的中产阶级在房地产上被套牢也好,财产损失也好,有损失的情况出现的。
所以不管是日本、韩国,还是今天的中国,都逃不出房地产本身这个行业的规律,也逃不出东亚国家一旦富裕以后,出生率下降,人口总量萎缩的过程。
所以在我看来,即便未来我们要面对一个相对价格上涨滞胀,或者说不再像过去几年房地产这么赚钱的一个情况,房地产这只所谓的灰犀牛,也不过如此。你有没有看到日本哪个中产阶级因为房地产这个事,每天晚上睡不着觉,最后自杀而死?但是房地产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讨论和争议?很多人在对标另外一个国家。2007年的时候,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引发了所谓的金融海啸。这一轮金融海啸是由于房地产而引发的。也有人对标1997年的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房地产的价格崩溃直接引发了上上一轮,也就是1997年这一轮的金融海啸和金融危机,史称亚洲金融危机。我个人对房地产没有那么乐观,我认为生命周期的变化造成了我们在房地产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是显著下降的。但是我也没有很多人那么悲观,房地产这个事情,只要我们照着日本和韩国的做法,我们也不会真的是因为这个事情出现太大的问题。当然值得警惕的是,如果我们在房地产这一块过于急地出台一些比如说房地产税,房产税,这些财产税的政策,短期内如果对于我们的房价在估值上有一个打击的话,很有可能动摇我们的银行的基础资产的逻辑。大家知道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真正因为房地产估值的计提,也不过是1500亿美元的财产计提,但是为什么最后研发了上万亿美元?美联储不得不印1.8万亿钞票购买系统性风险银行?因为这1500亿直接动的是银行的核心资本?
举例,银行有十亿的资本,根据银行法我可以贷款80亿钱给我的企业和我的个人客户。这80亿,简单地说,如果全贷给房地产,我的抵押品就是80亿的房地产。如果我通过收税也好,造成了房价的下跌,损失了20%,那就是16亿抵押资产的损失。银行的损失不是80亿,只有16亿,看起来只损失了总资产的20%,但是其实本金10亿的核心资产,全部损失掉,还要再往里面补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千万要小心我们的核心资产逻辑不能变。中国过去四十年,房地产价格真正上涨是从2005年开始的。2005年我们的房地产商品化,都没有把我的房地产作为我投资的标的。2005年到今天,不过十四五年的时间,我们的房地产在银行抵押的这样的一个资产总量是巨大的。我跟周总算,三四百万亿是有的,这个钱不会全损失掉,损失20%、30%的话,意味着损失几十万亿,可能把整个银行业的核心资本都亏光了,谁往里面注钱?我们对房地产的看法是没问题的,只要我们不出昏招,不过于急地对房地产本身的价格逻辑进行变化,这个中国,我相信它会走中国和韩国一样的路子,也不会因为房地产而跳楼,或者是面临自己巨大的财产的损失,但是你的预期收益率会下降。你投房地产不再是一个发财的机会,而是一个保值、增值的机会,仅此而已。
日本和韩国损失了什么呢?日本失去的十年和韩国经历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日本损失的是时间。如果你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买房子置业的话,你不会损失本金的,因为市面价值还那么多,但是你损失了时间成本。如果不投房地产,拿这个钱买股票和债券的话,你有正收益的。房子不跌,你损失的是时间成本。
怎么说呢?直到今天,日本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资本化。这个世界上资本化最强的国家是美国,但是日本、中国和韩国已经实现了货币化。一个国家的资产只有先货币化才能资产化。一旦这个国家的资产,比如说像我们的房地产,像我们的工况企业,资产已经货币化了,可以拿货币算的时候,银行的货币乘数,会让这个资产变得有利可图。但是这些资产并没有资本化,并没有形成股权,大家手里拿的只是资产而已,并没有实现证券化。所以这样的经济体是最容易受到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价格下跌冲击的国家。
大家看美国没有问题,印钱以后,很快,银行就会焕发活力。但是中国、日本这样的国家,是没法抵抗一个系统性银行,亏光所有本金的过程。大家可以推演一下,如果你是银行行长,如果出现断崖式下跌趋势的话,你做的事情就是首先把我所有的房地产筹码清单。所有的银行都处理这个事情,那个对于经济的打击是比较大的。房地产的市场并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可怕,但是不应该成为我们未来作为投资标的的首先选择,房地产的好日子恐怕是过去了。
唯一的区别在于中国很大,所以过去这五年,我们一直建议客户配地产资源,过去五年北上广深没法投,或者是空间有限。但是以区域中心或者是县域中心,地级市这样的房地产,过去几年涨得很厉害。所以一旦房地产价格,我们叫填坑结束以后,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恐怕也是我们未来一个稳定收益的市场,或者叫保值的市场,增值恐怕是比较难了,这个是符合我们的生命周期的。生命周期是我们的少子化,甚至于无子化。很多年轻人不要孩子了。这个中国人能不能变?我们很多的专家学者天天呼吁这个,呼吁那个。我个人觉得呼吁是可以的,但是恐怕这是大势所趋,恐怕中国很难独善其身。
给我的问题里面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中美贸易战会怎么样。这个观点还是一样,中美之间,就像一对争吵的夫妇,中美贸易战绝不是一个利空,或者总比中美直接打起真的航空母舰上来打的战争要好得多。中美未来十年的博弈里面把精力集中在贸易这一块,甚至可能是利好。中美之间只是存在贸易战这一块,未必是利空,甚至是利好。就是因为过去三十年里面,中美这对夫妇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去年听过我的报告的,也在北广这一块讲的,可能还有印象。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一个发达国家,美国是发达国家,但是日本也是发达国家,欧洲也不乏很多的发达国家。三十年以前,美、欧、日,这些发达国家在竞争过程中,美国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跟中国保持了比较密切的合作。而世界上也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隔壁的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再包括很多人口密集的很多的非洲国家,都有大量便宜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不只此一家。为什么中国能够从这些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增长的奇迹?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们放下身段和美、欧、日这些国家搞好关系,共同发展。
我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讲这张图。中国和美国之间是有投资外包的。刚才包括黄老师讲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你说它是一个中国企业还是一个美国企业呢?如果没有中国巨大的市场,阿里巴巴不会成功的。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资本市场,阿里巴巴的成功,恐怕也会晚很久。包括我们今天说的京东,为什么刘强东同志要去美国?因为他的上市在美国,一旦形成利润以后,也要按美国的相关法律,给全球股东们进行分红。在老百姓(603883)的脑子里面,阿里巴巴是马云的,但是马云到底拥有阿里巴巴多少的股权?阿里巴巴如果赚了一百亿美金,多少钱会掉到中国籍的股东兜里面?中美之间就是这样的一个竞争与合作相制衡的关系。我们说美国政府把钱投到美国企业,美国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投到中国。这些美国企业也许就是阿里巴巴,上市在美国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增速远远快于其他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些企业挣了钱以后,又变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存量。中国外汇储备多了以后怎么办?就通过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政府的国债。美国政府有钱了,继续把钱通过资金支持,通过低利率政策,通过股市又投给了美国企业,这些跨国企业集团。这四环是缺一不可的,大家不信把美国企业变成欧洲。我猜在座可能有去欧洲或者想去欧洲上市的企业主。你们去了就知道了,欧洲上市可差了,事多,法律监管也严,PE格外聪明,对中国没什么好感,但是去美国,难度系数大大下降。在美国有很多打着中国企业旗号上市的假中国企业。即便如此孕育了最早的新浪、搜狐、网易,包括后来的BAT,这些都是在以美元为主要的金融体系质押货币的融来的第一桶、第二桶资金。美国股市不希望你赚钱以后才能上,很多的亏损的企业也能在美国融到钱。这些股权服务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推手。这些企业两中国投资,那个钱都是从美国融过来的。中美之间这种合作关系,持续了二三十年,从最早的新浪到今天的阿里巴巴,很多今天中国伟大的企业,也是通过美国的上市和美国的一轮一轮融资,美元融资,把自己从小养到大。
大家也不要忘了,黄老师说你投成功10%,这些美元资本的PE,成功率恐怕都不到10%,投一百家企业,99家都失败了,只有一家阿里成功了,一家就赚回那99家的钱。中美之间的分工,其实是一个合理的分工。金融服务业,特别是投资银行业,是服务业最顶端的形式,需要相对成熟的投资理念和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中国的股市还是以散户为主。我每次讲,我都愿意给大家讲这个机构投资者,专业投资者,我很遗憾地发现讲了这么多年了,也不太多。
中美双方形成了两大堆资产,一堆资产中国政府拥有鼎盛时期的4万亿的外汇储备,现在有3万亿美金。在美国股市沉淀了大量的中国背景的资产。美国股市上市的企业里面,不算刚才说的阿里巴巴,不算刚才说的新浪,有很多的,比如说像GE这些跨国企业的大量资产,是在中国的,而这些资产是在美国进行上市计价交易的。所以这两堆资产,很难划等号,但是其实都形成了过去三十年、二十年的一个资产的价格逻辑。这个资产价格逻辑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的一条腿。我老说中国经济增长两条腿,一条腿是中国的房地产,或者我们的城镇化,这条腿其实是我们的以出口为代表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是中国的两条经济增长的腿。所以如果我们从产业周期来讲,这条腿走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大学教授都在说创新,我们做投资的挺害怕说创新的,但是你必须要创新了。资本是最敏感的,资本投资于企业的创新,比如说阿里巴巴的创新,支付宝的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资本为什么很怕在中国说创新?因为一旦中国创新,中国制造2025这些词以后,美国就感到压力了,如果中国把我的活干了,那我干什么?美国人想我能拖一天是一天,最好是维持这个环境。美国一着急,就开始跟中国打贸易战,而这个贸易战是不是可以避免?产业周期研究表明,中美的贸易战是无路可退的,没有办法。中国只能是以退为进,跟美国人耗着,因为你必须得往上走。往上走是不是就是你死我活?也不是,大家如果还去隔壁看一看,日本也从一个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分工的国家,直到今日,变成了世界创新格局中,有效的一环。所以未来中国两条路是不能走的,一条路就是说美国人不跟我合作,我自己搞,我自己搞全套的,我总觉得未来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把门关上,自己搞全套的,这个恐怕是不行的。
另外一条路,不行我们就来一仗,打一仗好了,这个也不行,战争只会让我们更加离世界远去。所以竞争与合作必然是相连的,对中国来讲,最好的路径是让美国人相信我们是愿意共享这个世界的发展的。这个世界有没有发展?当然有发展,虽然中国是无子化了,但是印度他们也要城镇化,市场是很大的。
回答周总给我出的第二个问题,2019年,中美贸易战恐怕还是争吵的过程,但是资本市场,包括股市的反映也发现,以前中美贸易战只要一出事,中国股市,美国股市都跌,现在大家都习惯了。中美贸易战更多的是持续战,像两口子吵架一样,如果两口子不吵架了,憋着动菜刀了就麻烦了。
中美贸易战的解决方法,它是中国和美国在产业分工和创新周期上进行合作,而非绝对的对立。如果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的话,我希望大家能够想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现在很多中国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美国读书,送去英国读书,去接受英美的一些观点的教育和现代科学的教育。这个跟美苏对抗时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不建议,像我做房地产的时候,我希望大家想象一下日本的房地产是什么。中美对抗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拿简单的中美对抗对比美苏对抗,我们的年轻人已经从美国学回来了,80后、90后,00后也在大量地去美国的路上。转一圈以后,自然能比较到你好我好。我们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的有什么缺点和优点?年轻的孩子们有数,我们这些老家伙知道进退更为好一些。
第三个该说货币周期了。所以大家盘完生命周期,最长的60年,有针对性地盘盘产业周期。中国的产业周期不用担心,不要极端处理事情,产业周期没有问题。政治周期和我们的货币周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的政策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我们每一个治国之人,其实都是有四个选择,松货币松财政,松货币紧财政,紧货币松财政,或者是紧货币紧财政。首先你问他是松货币还是紧货币?是松财政还是紧财政?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它的资产价格的一个核心逻辑。你知道这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以后,基本上可以判断未来整个的股市、债市的走势。我们中国叫文件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就不告诉你。我老跟兄弟们开玩笑,我说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不是稳健的?哪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是莽撞的?哪个国家的财政政策不是积极的?所以我们不要简单从字面上理解我们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组合,我们还是要从行动上来看。
在我看来,过去的三年,是一个紧财政和紧货币的相结合,我们行话叫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什么是紧财政政策?大家去地方政府问的话,大家会发现过去三年,各级地方融资是越来越难了。地方政府融资难,就靠通过发行地方债,我们俗称紧财政。什么是紧货币?就是我们在货币中去杠杆。紧财政、紧货币,让我们的货币增速从12-15%,到了去年最低8%,我也是干了二十多年的人,第一次见到8%的M2增速,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8%意味着一旦我紧财政紧货币,再往前走的话,就会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们干的事跟我们今天干的事是一样的。到了2019年的年初的时候,大家说不能这么干了,我们需要让经济变得好一点,经济活跃更强一点,行话叫货币乘数高一点。去年11月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了一次微微的,但是在我看来是重要的调整,我们存款准备金率第一次无差别地降到1%。这个动作就代表着央行已经开始从一个相对紧的货币政策变成相对松的货币政策了。这个也是今天,或者说2019年我们年度策略讲现金不再为王的基础。央行加大乘数的话,货币贬值程度,就不能以现金存在手里面,应该主动地寻找资产的配置。也就是说现金不再为王。管多长时间?至少管这个货币周期两三年没问题。财政政策呢?我们从一个紧财政政策变成一个松财政政策了吗?我不这么看,我觉得从两会,大家如果解读两会的话,大家会发现中央仍然在节省自己的三公支出,中央一直在谈我地方政府的官员对于你这一任的投资要终身问责。任何以公共财政为担保的财政支出,是要在任的这些签字负责的人,要对这件事情终身负责的。在我看来,2019年的财政政策是从以前比较紧变得相对紧一定,但是它是在往松的地方在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今年强调说现金不再为王?因为我们认为今年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再从紧变得相对紧,而货币可能是从相对紧变得相对松的过程。毕竟再往下走就是比较难了。
所以在我们看来,中国的这个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排列顺序,也是可以找对比的。我们想一想美国次贷危机以后的政策,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宽货币和紧财政相结合的一个政策。我们做市场的人,也希望宽货币紧财政的。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宽财政是给政府更多的钱消费和投资。而紧财政是让政府少投资,让企业多投资,让社会多投资。
在股市中就是这样的。一旦政府少投资了,那就会把钱更多地让社会来投、企业来投,股市当然受益了。但是这种过程是一个货币周期的过程,财政周期的过程,大概需要六到九个月。所以如果拍脑袋来算今年的这个股市的话,任何一个股市的底部,都是在货币政策放松以后出现了股市底。但是经济底恐怕要再等三个季度到两个季度。掐指一算,也许今年的经济底,GDP增速,整个的PMI指数,恐怕要到三季度才能见底,但是股市底已经随着货币的放松出现了。
2019年不能闲着,钱不要再以现金的形式出现,而要追求更高的收益。
还有时间的话,我们谈到的这样的一个货币放松的过程,首先是不会流到实体经济里面。老股民都知道。为什么我跟上海的私募一聊我觉得这个水平挺高的,大家判断一样,钱放出来以后,实体经济依然在悲观之中,钱一定先流到虚拟经济来,钱没地方可去,就会到债市和股市。我们有一个题目叫股市和债市会同时涨吗?当然会。
作为结束语,治大国,若烹小鲜。2019年的经济,依然在探底的过程之中,经济底部没有完全出现,只要房地产不要太折腾,中国经济的未来还是不错的。政治周期也是配合这个未来的。但是股市会先于经济见底,钱也不会一下就到实体经济中去。如果非要找一些板块的话,那恐怕还是要找真正受益于这一轮紧财政、宽货币所带来的板块。所以我不太建议大家去简单类比比如说2015年,2009年那两轮抽底反弹的行情。因为当时的行情不像现在一样。生命周期、产业周期、产品周期都发生变化了,背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仅仅货币的宽松是不会引发相同的行情的。如果非要结束的话,那就是上游去产能已经开始涨一波了,去年年初的时候,上游涨过一波。下游因为中美贸易战,所以出口也好,工业化这条腿也不太行。非要找蓝筹股,可能中游的股票会更好一些。也希望今年大家能够在股市第一波没赶上,第二波经济底来的时候,大家可以踏踏实实地往前走。翻译一下,就是经济底是上市公司的利润恐怕二季度中期报表也不会好看。但是中期报表不好看,如果反抽的话,中游的股票,也许是我们看宏观能捋出来的投资机会。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