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谢卫:加快资管新规立法配套 逐渐统一监管标准

2019-03-04 02:21:12 证券时报 

民盟中央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谢卫是基金行业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是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12年,这也是我国经济、金融大发展的12年。作为公募基金行业的“老兵”,谢卫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敏锐洞悉行业变化,呵护行业发展,维护老百姓(603883)利益。

3月2日,谢卫在北京会议中心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专访,就资管新规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立法、配套安排、协调监管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分享了对公募基金行业发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话题的看法。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

3月2日,基金行业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谢卫在北京会议中心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专访。

“和往年一样,仍然充满期待。”谢卫谈及此次参加两会的感受时说。同样不变的,还有他提交的提案内容,依旧针砭时弊,风格犀利。

这是他担任政协委员的第12年,提交的提案累计超过30份,内容覆盖从金融行业顶层设计到底层业务开展的方方面面。“于我而言,政协委员的身份既是荣誉,更是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利用我的专业,站在所处的公募基金行业角度,不断发现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谢卫表示。

今年也是如此。谢卫提交的两份提案中,其中的一份直指资管新规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与上位法的一致性问题、非银部门资产收缩的负面影响、分业监管框架下的监管公平性问题。

事实上,这并不好谈。不过谢卫认为,作为资管行业的一份子,在资管新规实施近一年的时间后,有必要反映一些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的问题。针对前述三个问题,他也从完善立法、配套安排、协调监管三方面提出建议。

同时,他也对证券时报记者提出的公募基金行业发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12年的30余份提案

“我认为值得去呼吁的,全局性的、前瞻性的问题都会去说。”

谢卫担任政协委员的12年,也是我国经济、金融大发展的12年。作为公募基金行业的“老兵”,谢卫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敏锐洞悉行业变化,呵护行业发展,维护老百姓利益。

这些提案有为国家经济发展献策,有为行业风险提出预警,有为资本市场健康运作建言,有为老百姓的财富增值发声……“我是就金融行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来说问题,就发展中的成绩来说成绩。”谢卫这样总结自己的30余份提案。

2008年,谢卫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政议政,他当时的两份提案分别从理财市场、A股国际化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议。事实证明,理财市场随后即迎来大发展,A股开放程度也不断提升,国际化提速。

随后几年,他的提案内容直指一些当时的热点话题,包括理性看待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客观评价“区域振兴计划”、规范地方金融发展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以来,谢卫在5年间累计提交4份有关金融风险防范的提案,揭示频发的金融风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鼓与呼。

其中在2013年、2014年,谢卫连续两年提交了《关于推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提案,直陈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呼吁有针对性的立法、监管迫在眉睫。这也是两会上最早关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提案。

谢卫的预警很快就得到验证。2015年开始,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频发,包括P2P跑路、裸贷、校园贷等话题引发社会各界极大关注。此后,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于2016年正式开始,系列监管文件陆续出台。

12年间的30余份提案,针砭时弊,凝聚了这位金融“老兵”的使命和责任。“我认为值得去呼吁的,全局性的、前瞻性的问题都会去说。”谢卫说。三个落实过程中的

问题与建议

资管新规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应该在立法上加快跟进配套,对于类似资管新规和上位法规定不完全一致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仔细梳理并做好衔接,保障资管新规的落实推进。要做好配套安排,降低对实体经济冲击;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及时对冲非银收缩的负面影响;加强监管协调,尽快实现监管一致。

证券时报记者:资管新规已经实施近一年,为什么今年仍会提出这项提案?您重点关注新规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哪些问题?

谢卫: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金融风险的控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资管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得到规范,乱加杠杆、资金空转、套利等金融乱象也得到遏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与同业的交流中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规范发展过程中讨论。

一个是与上位法的一致性问题。资管新规作为部门规范性文件,如果出现冲突,以《信托法》、《基金法》等法律优先。目前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资管新规和上位法规定不完全一致的地方,相关部门需要仔细梳理并做好衔接,确保法律法规的一致性。

比如,资管新规规定,产品的实际投向如有改变,应先取得投资者书面同意,除高风险类型的产品超出比例范围投资较低风险资产外。而《基金法》明确规定实际投向违反合同约定的,必须由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没有任何豁免条款。

二是资管新规的一些动作可能过急、过快、过猛的情况,尤其是非银收缩过快确实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非标资产占比、期限匹配的要求虽然长远有利于控制非银机构的金融风险,但在多年积累形成的比较大存量非标规模的现实情况上,尤其是在其他融资渠道不能同步跟上的情况下,短时间内的被动大幅压缩,必然造成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正常的金融需求无法满足,出现企业部门被动降杠杆过快、信用违约事件激增,对经济的整体稳健运行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三是分业监管框架下的监管公平性问题。资管新规实施后,诸多资管机构的很多产品在本质上属性接近或相同,但由于监管机构不同,对同类型资管产品的监管实施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带来了监管公平性问题。

比如资管新规要求摊余成本法仅限封闭式产品可以使用,具体执行中,对于同属现金管理类资管产品,证监会要求新发货币基金须从摊余成本法改为市值法,而人民银行允许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暂参照货币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

证券时报记者:为了解决这些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您有哪些针对性的建议?

谢卫:首先是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并确保相关规定的一致性。资管新规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应该在立法上加快跟进配套,对于类似资管新规和上位法规定不完全一致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仔细梳理并做好衔接,保障资管新规的落实推进。

其次是要做好配套安排,降低对实体经济冲击。要充分考虑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承受能力,能否考虑适当延长资管新规的过渡期,让非银机构能有序压降非标规模,避免短期内的过度冲击。

我也建议可以考虑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比如提前发放地方政府专项债、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与政府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等措施,来及时对冲非银收缩的负面影响。同时,建议探索设立非标转标的评级、估值和交易等官方标准,帮助金融机构做好资产负债匹配,更好满足投融资两端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

第三是要加强监管协调,尽快实现监管一致。资管新规作为行业的重要顶层设计,在我国目前分业监管环境下,监管机构间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协调,对不同机构的同类业务、同种产品应逐渐统一监管标准。

考虑到资管新规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需要配合、协调解决的问题,我也建议牵头部门可以做一次深度调研,听听资管行业的意见,看看在落实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操作上的问题。

财富管理市场

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不做投资者教育的财富管理市场是混乱的,一定会出现大量违规、过激、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这将断送我们所处的财富市场。各类持牌机构进入公募市场之前最好问自己一个问题:客户准备好了吗?

证券时报记者:我们也注意到,正在筹建的银行理财子公司频频到公募基金“取经”、“挖人”,您认为公募基金行业的哪些特点是值得这类新的市场参与者学习、借鉴?

谢卫:去年是公募基金行业20周年,20年的行业发展,其中既有很多好的制度安排值得整个资管行业学习,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先说公募基金行业的三个制度优势:

第一个是不承诺收益。与部分行业因隐性刚兑甚至承诺刚兑,带来规模的快速增长不同,公募基金的前期发展可谓步履蹒跚,产品销售艰难,关键就是不承诺收益。但回过头来看,这一步走得扎实,公募基金行业的投资者教育做得彻底。

第二个是资金托管制度。20年前的这项创举,目前已经被整个资管行业认可,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

第三是信息披露制度,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可以说是最早、最全、最严密的,这方面完全可以给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一些经验。

现在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向我们学习净值化管理、净值化产品营运平台建设。对他们而言,如何做净值化产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投资者教育、净值化产品后台系统的搭建是很艰苦的,是一项长期工程。

而公募基金行业有很好的净值化产品营运经验,一些公募基金公司可能管理着上百个净值化产品,规模小至几千万,大到数百亿。此外,不少基金公司(尤其是头部公司)都有自己的投资理念、人才培养理念,这都是公募基金行业可以和理财子公司分享的经验。

20年的行业发展中,基金行业也得到了一些教训,我们也必须承认。外部来看,受到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冲击、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等因素,我们的规模并不大。

行业内部来看,公募基金其实也存在散户行为,追涨杀跌;有些公司的投资理念也并不清晰,喜欢“押选时”、“押板块”,对企业、个股的研究,对超额收益的关注做得不够,价值投资的理念贯彻还不是很彻底。

证券时报记者: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的同时,也有消息称“公募信托产品或将出现”,您如何看待新的市场参与者与公募基金行业的关系?

谢卫:对投资者而言,更多的资管机构面向投资者发行公募产品,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这个角度上说是好的。

公募基金行业也愿意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经营财富管理市场,发挥各自的特长,目的都是要让更多的投资者通过财富管理市场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各类机构间应该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

我们并不惧怕竞争,但新的参与方在进入财富管理市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投资者教育。普通投资者看到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又都是合格金融机构提供的,确实存在风险识别的难题。

不做投资者教育的财富管理市场是混乱的,一定会出现大量违规、过激、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这将断送我们所处的财富市场。所以各类持牌机构进入公募市场之前最好问自己一个问题:客户准备好了吗?

确实可以看到,某些行业为了追求速度与规模,投资者教育有所放松,也许在某个时间段可以造成投资者蜂拥而来的局面,但这对资管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并无益处。

所以,我很期待所有进入公募市场领域的参与方甚至整个资管行业,共同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的理念,以及对资管机构的忠诚度。

练好内功

永远放在第一位

我们要把投资能力提上去。公募基金行业的优势就在于主动管理能力,经过20年的行业发展,公募基金已经有条件、有能力在权益资产投资、主动管理能力方面提供更好的平台。公募基金未来还要承接更大的使命——服务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如果没有很好的投资能力,又如何承担?

我一直反对基金经理的过度激励,也比较排斥一些公司通过挖角及高薪酬激励来提升公司业绩和排名,这与目前的金融大环境,与整个金融发展的方向并不相符。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公募行业在权益市场话语权下滑这一现象?尤其是公募A股持股比例甚至有被外资超越之势,公募行业应该如何面对竞争压力?

谢卫:关键是要练好内功,练好内功永远是第一位的。外资不是洪水猛兽、三头六臂,市场是公平的,机构之间比拼的是投资能力的锤炼、投资理念的坚守。况且我们对本土市场、本土企业的了解无疑是更丰富的。

我们要把投资能力提上去。公募基金行业的优势就在于主动管理能力,经过20年的行业发展,公募基金已经有条件、有能力在权益资产投资、主动管理能力方面提供更好的平台。

只有投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公募基金未来还要承接更大的使命——服务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如果没有很好的投资能力,又如何承担?

有较强投资能力的同时,还要坚守自身的投资理念,好的投资能力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因为市场变化而动摇甚至放弃。

二者是相匹配的,离开任何一个都不行。资理念随意切换,就成了搏杀短期业绩的一个机构,这并不符合公募基金应有的行业操守;投资能力不足,但投资理念很好,就成纸上谈兵了。

当然,我们也希望整个市场建设得更好,整个资管行业更规范,这有助于提升老百姓对我们的兴趣。

证券时报记者:去年两会接受采访时您提到公募基金行业存在过度激励问题,这一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恰当的激励应该是怎样的?

谢卫: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行业,作为老百姓理财投资的渠道,所有从业人员都应该有一定的情怀,要知道你管理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的钱。

我一直反对基金经理的过度激励,也比较排斥一些公司通过挖角及高薪酬激励来提升公司业绩和排名,这与目前的金融大环境,与整个金融发展的方向并不相符。

这看上去是个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问题,企业愿意付出较高的薪酬来吸引人才,但我认为行业需要冷静。人才当然要激励,但不能过度,过度就容易追求短期业绩,捞一票就走,带走高比例提成,留下一地鸡毛、一堆风险。

通过管理规模的变化、可持续的长期业绩、扎实的研究功底看到基金经理的价值,我们当然要激励。但我们更强调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团队价值的形成,以及共同成长的快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适度回报,才是正向的逻辑。

证券时报记者:越来越多具备公募行业从业经历的专业自然人开始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行业带来的变化?对新设立的公司有何建议?

谢卫:目前公募基金牌照的审批流程愈发简洁,新公募设立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专业自然人新设公募公司,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这是一种职业的选项,能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我同时希望同仁们能够做出特色。或许新成立的公司在规模上不能跟头部公司相比,但小而美也是好的,只要坚守正确的投资理念,做出自身特色,这就是行业所需要的。

公募基金行业需要的是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现百花齐放,各领风骚,这将是整个资管行业的幸事,而不是笼统的去追求规模、赚取利润。

货币政策

不能搞大水漫灌

应该给予商业银行一定的利差空间,允许贷款利率合理上浮,匹配贷款的风险与收益。不能只让银行不断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扶持力度的同时,还要强调低成本融资。

证券时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提法引发了金融业内的广泛关注。对此您有何理解与建议?

谢卫:我理解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有三层含义:

首先是改革之前,要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持久战不能松懈,否则就谈不上供给侧改革。

这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要对没有牌照经营的“无照驾驶”行为坚决取缔,金融一定要持牌经营,这根“高压线”不能放松;二是对持牌金融机构的金融乱象,也就是“有照违规驾驶”,要保持高压态势。

其次,在改革过程中,要对持牌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考核标准、评价机制进行调整和改革。

以银行为例,不能只唯规模论,要正确认识到小而美,实施有差别、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过去几年,从大行到区域性中小银行,都在追求规模,都想实现跨区域经营,都想做同业业务,这是不对的,区域性银行就应该经营下沉,“下地干活”,服务当地实体经济,陪伴企业共同成长。

我们也应该给予商业银行一定的利差空间,允许贷款利率合理上浮,匹配贷款的风险与收益。这实际上是个商业行为,不能只让银行不断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扶持力度的同时,还要强调低成本融资。

当然,企业也不能挑花了眼,最好是找一家银行作为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做自己的主办行。

第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补短板,尤其是多层次融资市场的短板。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匹配不同的市场,科创板的目的也在于此,但还是不够,需要再往基层走。

我们也要强调,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供给侧改革不是大起大落,应当保持良好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给市场提供明确的预期,货币政策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不能搞大水漫灌。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