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和港股出现了一定的震荡调整的走势,没有延续前期的上攻,特别是前期涨幅比较大的科技股出现了获利回吐,这轮“科技牛”行情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短期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逻辑的改变,而是上涨过程中的回调,科技股行情有望贯穿全年,短期调整对投资者的信心会形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在调整的时候也给前期踏空的投资者带来了上车的机会。这轮“科技牛”行情之所以能够延续全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展现的优势正在逐步被资本定价。
去年之前,很多资本对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信心,特别是在高端芯片方面被美国卡脖子,而ChatGPT等海外大模型已经推出很长时间,我们还无法进行测试,让很多投资者对于中国科技股估值的看法大打折扣。但是春节前DeepSeek横空出世,近期Manus大模型也刷屏,人形机器人产业也展现出了中国优势,我们在硬件制造能力方面以及软件开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也是无可比拟的。
今年以来,全球资本对于中国科技股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家投行也发表了积极看多中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优势的观点。A股和港股也迎来了一波“科技牛”行情。A股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AI板块大涨,而港股则是以科技互联网巨头为主的恒生科技指数创出年内新高,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强的赚钱效应。
从政策面来看,去年9月24日,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一揽子”重磅政策,标志着全力拼经济政策拉开序幕。从那以后,几乎每周都有一些部门的发布会来发布重要的政策来支持经济复苏。近期两会胜利闭幕,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这与我在去年12月底发布的2025年十大预言的预测一致,要想实现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就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积极给力的财政政策,这也意味着后续政策还会继续加码,从而提振经济的表现。
央行行长潘功胜多次表示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保持低利率环境。在流动性充裕和低利率的环境之下,资本市场往往有不错的表现,特别是经过了三年多的调整之后,A股和港股很多优质资产的价格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折扣,虽然经过了“9·24”政策转向之后的一波大幅上涨,但是很多股票又出现了回落,从投资吸引力来看还是比较高的。
除了科技股涨幅比较大之外,像消费、新能源,红利股,券商股等仍然在较低的位置。而沪深300的市盈率在12倍之下,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表明当前市场行情仍然处于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调整之后,为第二波上攻积蓄力量,今年科技股的行情可能会贯穿全年。这一波调整之后可能会吸引一些资金来布局,从而为第二波行情蓄势,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是重要的战略目标,工信部也已经把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很多大厂纷纷宣布大力开发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家电、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我国的第四大重要产业,也是体现出中国优势的产业。
以前看《变形金刚》,我们知道里面有汽车人,趴下来像汽车,站起来就是人。汽车人其实形象的展示出了汽车和机器人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一辆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和一个有一定智慧的机器人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外形不同,但都是“硬件+软件”。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积极布局机器人的大厂往往都是汽车公司,他们确实有先天的优势,人形机器人上游的企业也多数都是原来做汽车零部件的一些公司。
美股今年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特别是科技股回落的幅度较大,这也初步验证了我在去年年底发布的2025年十大预言的基本判断,即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仍会延续降息周期,美元指数出现回落,而美股见顶回落风险加大,全球资本从美股部分流出之后会寻找新的估值洼地,A股和港股无疑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两大估值洼地,仍然成为国际资本流入的一个重要的市场。
从成交量来看,A股和港股成交量依然远高于“9·24”之前的日成交量,A股的成交量持续保持在1万亿以上,交投依然活跃,这说明很多投资者还是愿意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来获得寻找机会。因此这轮调整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调整的空间也不会太大,建议投资者坚持价值投资理念,通过布局优质股票或者优质基金来抓住未来几年的机会。过去九年,我六次到奥马哈现场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第一时间将巴菲特的真知灼见分享给广大投资者,今年五一期间我还会再次带一部分投资者赴美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从而让更多的投资者学习价值投资、践行价值投资,在市场波动中抓住长期资产增值的机会。
(作者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
(责任编辑:李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