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股东决意“丢卒保车”,宝盈基金为何被抛弃?

2024-06-24 09:29:52 天下财道 微信号

        文|储燕    出品|天下财道

宝盈基金的二股东,真的是去意已决。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下称“外贸信托”)目前持有宝盈基金25%股权,是第二大股东。

外贸信托正在挂牌转让所持有的宝盈基金全部股权,转让日期为6月13日至7月10日。

并且,如果信息披露期满后,仍未征集到意向合作方,外贸信托计划延长信息发布,不变更发布内容,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期,直至征集到意向合作方。

(来源: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

外贸信托为何急于抛售宝盈基金股权?

表面看起来,似乎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符合近期国资委对持股金融企业的规定。

(来源:媒体报道)

但是,“退金令”里强调的是,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金融机构。外贸信托持股宝盈基金久矣,显然与此不符。

倒是这句话,有点耐人寻味——对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

现实是,外贸信托在“退金令”发布10天后,就坚决要“清仓式”减持宝盈基金。

而另一方面,外贸信托还是另外一家基金公司——诺安基金的第一大股东,持有40%的股份。对比鲜明的是,目前并未有任何外贸信托拟退出或减持诺安基金的信息。

显然,在宝盈基金和诺安基金之间,外贸信托选择了“丢卒保车”,而宝盈基金成了那个被弃的“小卒子”。

为什么外贸信托要做出这一选择?成立已23年之久的宝盈基金近况又如何呢?

清仓减持

宝盈基金全称是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注册地在深圳。

成立之初,宝盈基金有5位原始股东:联合证券、外贸信托、山东国际信托、天津信托、重庆国际信托,前两位股东分别持股25%,后三位分别持股约16.67%。

仅仅几年之后,除了外贸信托,其他四大原始股东都已退出,成都工业投资集团、衡平信托投资(后改名为中铁信托)进入,分别持股26%、49%。

(来源:同花顺(300033)iFinD)

实际上,成都工业投资集团只是替中铁信托代持,因此75%的股权都被中铁信托掌控,宝盈基金也曾因此事违规,被证监会处罚,暂停发行新基金长达3年。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经过一番折腾,宝盈基金只剩下两位股东。

(来源:宝盈基金官网)

虽然股东数量很少,可带来的风险却不少。

天眼查显示,宝盈基金周边风险近2万条,都来自两位股东,涉及被执行人高风险信息、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而起诉他人或公司等项目。

孤掌难鸣

外贸信托为何选择先“抛弃”宝盈基金?

恐怕与公司表现不无关联。

诺安基金成立于2003年12月,比宝盈基金还晚两年多,但在管理规模上,诺安基金后来居上。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诺安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1787亿元,而宝盈基金却仅有717亿元,只有诺安基金的40%。

(来源:同花顺iFinD)

宝盈基金管理规模波动有点像“过山车”,在2015年二季度末及2021年末都曾达到800亿元以上,但在2019年二季度前后却是一个明显的低谷,只有200多亿元。

这与当时的市场环境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2020年后固收类产品开始了一轮明显的扩张。

目前,宝盈基金产品数量已达到123只(各类型分开计算,下同),但其中仅有48只规模在2亿元以上,另有49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面临清盘风险。

宝盈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是宝盈货币A类基金,截至2024年一季末,规模已达到约217亿元。

也就是说,这一只产品就占到总规模的近三成。

(来源:同花顺iFinD)

宝盈货币A类成立于2009年8月,至今已将近15年的时间。这样一只主打产品,自2021年上半年以来,收益表现却黯淡了许多。

截至6月21日,该基金从近3月到近3年的同类排名都是“不佳”。

(来源:天天基金网)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几乎完全依赖某一只产品肯定蕴含着很大风险,更何况这只产品还是一只业绩并不理想的货币型基金。

内斗与出走

宝盈基金产品结构失衡,还反映在各类基金占比上。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宝盈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合计约为207亿元,占比不足三成,但数量却有88只,占比超七成。

(来源:同花顺iFinD)

换句话说,宝盈基金权益类产品迷你基金扎堆的现象更加突出,有56只不足2亿元,占比约64%,其中还有36只不足5000万元。

(来源:同花顺iFinD)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宝盈基金权益类人才的大量流失。

宝盈基金的困境,并不是到了二股东急于想抛弃公司时,才表现出来的。今年4月,《天下财道》就以《再失两位权益“战将”,宝盈的业绩与人才困局》为题,透视了公司的相关问题。

宝盈基金历史上曾有过多个知名基金经理,例如,“基金猛人”汪钦,“公募一姐”王茹远,“四小龙”杨凯、彭敢、盖俊龙、张小仁,“五小龙”肖肖、李进、张仲维、郝淼、李健伟等,但他们最终都选择了离开。

当市场上比较公认的人才,陆续都选择离开公司,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问题。

有业内人士向《天下财道》分析说,高层不和、军心不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基金经理离职。如果公司内卷加剧,基金经理自然会选择更有竞争力的平台,而重要基金经理离职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基金经理离职。

从媒体报道来看,宝盈基金内部管理层争斗现象,的确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

(来源:媒体报道)

宝盈基金如今的权益类投研团队表现如何?

从数据来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乐观。

宝盈基金官网显示,权益类团队共有11人,在这些权益类基金经理中,任职年化回报亏损在10%以上的就有朱凯、侯嘉敏、王灏、赵国进、容志能5人。

(来源:同花顺iFinD)

宝盈基金目前还有朱建明、杨思亮、蔡丹3位权益老将,朱建明任职经验7年多,其余两位6年多。

而朱建明、蔡丹旗下产品的收益表现都不怎么理想。

以朱建明为例,其2011年5月加入宝盈基金,目前管理总规模约30亿元。

(来源:天天基金网)

朱建明目前管理着7只基金,截至6月21日,除宝盈泛沿海增长混合基金年内取得正收益外,其他基金年内收益均为负值。

(来源:天天基金网)

而就在6月22日,朱建明刚刚卸任宝盈新能源产业混合基金,该基金亏损最为严重,A类、C类产品年内亏损皆在15%以上;近两年的亏损更是达到50%左右。

(来源:天天基金网)

该基金成立于2022年5月,目标是”主要投资于新能源产业主题相关的优质上市公司,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求获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

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成立以来,该基金收益增长率几乎从未跑赢比较基准,且差距越来越大。

(来源:基金年报)

在2023年财报中,基金经理并未深刻反思得失,只是坚称新能源板块“仍是市场上为数不多高增长行业”,而无视很多新能源企业因竞争过于激烈,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的现实。

尽管如此,从公开信息看,宝盈基金管理层还是挺重视权益类产品的。

宝盈基金现任总经理杨凯曾表示,“将继续发挥公司在主动管理领域特别是权益投资主动管理的优势,为广大持有人资产保值增值保驾护航”。

外贸信托能否如愿出售宝盈基金股权?这是否会引起公司管理层新的震荡?宝盈基金重视权益类产品的愿望,与现实的差距如何弥补?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