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整合潮来袭?有大V携产品“投靠”百亿私募

2024-06-20 09:50:05 每日经济新闻 

私募行业的优胜劣汰进入加速阶段。

近期不少小私募透露“产品备案难”,随着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不少小私募想法子找出路,看上了公司整合。

除了此前正心谷资本与上海润时整合,昨日百亿私募大佬希瓦梁宏也添了一员猛将——私募大V雪球私募(自由之路子基金)的基金经理徐大为携产品前来“投靠”。

私募大V徐大为携产品“投靠”希瓦梁宏

6月18日,私募大佬希瓦私募梁宏在雪球发文表示“热烈欢迎@DAVID自由之路,加入希瓦大家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原来是私募大佬梁宏添了一员“猛将”。雪球资料显示,署名为“DAVID自由之路”的私募大V也是雪球私募(自由之路子基金)的基金经理徐大为,在雪球拥有45.5万粉丝。

同天,徐大为旗下的私募产品也“改名换姓”,旗下产品添加了希瓦前缀,比如“希瓦自由之路1号”。

徐大为在雪球发文坦诚加入希瓦的原因,表示:“其实我和梁大师五年以前就有过合作,当时的契机是可转债网下申购,分散产品可以显著提高收益率,可惜网下申购可转债的套利窗口仅仅一个月,等我们做好准备工作,机会已经没有了。两年多以前大师拿个人资金申购过自由之路基金,当时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大师的择时能力也非常值得我学习。”

他还进一步透露了投靠希瓦梁宏的真实原因:“现在私募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市场环境有利于大私募,不利于小私募,金融领域一直是名校正规军的自留地,多数私募基金的从业者都是公募背景,能从纯草根做大的寥寥无几,但雪球平台就跑出两个百亿基金,一个是梁大师,一个是一平,成绩完全不输给名校科班出身的同行,非常难得。自由之路基金加入海南希瓦,和雪球的代销关系保持不变,未来大家合作共赢,共同成长。”

2023年3月2日,徐大为曾在雪球发文分享自己的投资风格,其表示,最初的人设是低风险投资者,厌恶指数带来的风险,2016年3月3日自由之路基金成立,已经不再把指数当作敌人,很大一部仓位基于指数增强策略,还有一部分仓位采用传统的保底策略,比如折价的股指期货,折价的封闭式基金或者定增基金,持股打新,折价可转债等。随着A股市场越来越有效,传统的保底投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自由之路基金的核心策略也变成了指数增强为主。

行业优胜劣汰加速,私募整合潮来袭?

徐大为加入希瓦,并非行业整合首例。今年5月22日,正心谷资本发布消息称,公司将启动与上海润时私募的整合,雷鸣将加入正心谷资本旗下的浙江义乌市檀真投资担任合伙人兼投资总监。

近年来平台型的头部私募越来越多,据私募排排网统计,目前平台型百亿私募合计17家,包括高毅资产,景林资产,和谐汇一等。

今年4月30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发布,私募产品备案门槛提高,现场检查也日趋严格,各地监管机构的监管函几乎达到日更的状态。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4日,年内已经注销私募管理人882家,新登记备案的私募管理人却只有62家。

此外私募证券基金备案的产品门槛也在提高,据《指引》文件显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低于1000万元。今年以来,截至6月14日,私募证券基金备案产品数量为3135只,主要还是以中大型私募为主。

厚石天成总经理侯延军告诉记者,当前小型私募正在处于出清的阶段。小型私募主要包括创业型私募,小众策略型私募及业绩不好,规模成长不起来的私募等类型。这两年监管越来越严,私募成立门槛越来越高。发行产品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同时市场整体低迷,基金也很难有好的收益。“按照协会要求的私募基金最低门槛,保守计算,在一线城市维持私募基金的基本运营成本也要在一二百万以上。如果监管政策维持现状的话,小私募持续关门可能会是这两年持续发生的事件。”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