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迎来普涨行情!
监管部门相关人士在9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及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时,提到一组数据:
截至今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近1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了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从17%提高到22.2%。
监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在三个提及的举措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排在第一位。
观察公募基金的“长钱”成色,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保险资金、理财资金、年金计划等“长钱”购买公募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二是公募基金(包括股票型ETF)自身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占比变化。
从这两个路径的最新情况来看,公募基金已成为A股最大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长钱”成色已在逐步提升,但未来仍有望进一步提升。
多方“竞合”提升“长钱”成色
公募基金一直以普惠金融属性著称。实际上,在30多万亿元的管理规模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公募基金与保险资金、中央汇金、银行理财资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计划等“长钱”竞合而来。
根据9月23日相关媒体报道,近期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披露的保险资金投资动向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保险资金投资规模增速前三的资产为利率债(28.45%)、公募基金(股票及混合型)(21.62%)、投资性房地产(20.50%)。具体看,险资2023年投向股票、公募基金(不含货基)和组合类产品的规模为4.79万亿元。其中,险资的债券配置中,公募基金(不含货基)占比5.61%,较上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
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入市的另一个样本,是中央汇金在ETF方面的动态。数据显示,中央汇金持有的ETF总规模从年初约1100亿元,增加至今年二季度末的约5700亿元。截至二季度末,股票型ETF的总规模约1.81万亿元,中央汇金持有的ETF规模约占股票型ETF总规模约三成。
除中央汇金外,近期上市的宽基ETF中还出现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计划等机构身影。以9月20日上市的招商沪深300ETF为例,该基金的5.86亿份上市份额中,有4.57亿份由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达到了77.91。前十名持有人中,有7名为年金类机构,包括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年金计划、广东省肆号职业年金计划、江苏省柒号职业年金计划、广东省伍号职业年金计划、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年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柒号职业年金计划。加上第十大持有人四川省柒号职业年金计划,这7只企业年金计划合计认购1.01亿份,合计持有比例约为17.24%。
另外,近期发布的《银行理财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上半年)》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1.1万亿元,占比约3.6%,其中超八成资产投向债券基金。比例方面,根据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9.06万亿元,投向公募基金6102.5亿元,占比2.1%,截至2022年底该占比为2.7%。2022年至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资金累计投向公募基金的金额达2.52万亿元,占比从2.7%提升到3.6%。
股票ETF所持A股占比创新高
除其他机构持有公募基金外,观察公募基金的“长钱”成色,还有公募基金自身持有A股的占比,近些年来也在持续提高。
根据银河证券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4年2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股票市值数据报告》,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49975.78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8%。该比例在2013年6月30日是7.38%,2017年12月31日是3.94%,之后缓慢回升,2022年6月30日一度达到8.93%。其中,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股票ETF基金持有A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再创新高,达到2.87%。该报告认为,这说明最近几年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取得了可喜成果,也是公募基金作为市场主要机构投资者实力恢复的体现。
根据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此前的公开表示,截至2023年底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共持有A股流通市值16万亿元,五年增长1倍多,持股占比从17%提高到23%。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万亿元,持股占比从4%提高到7.3%,已成为A股最大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但申兵也说到,当前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仍然不足,配套机制还不够完善,“长钱长投”的政策环境没有完全形成。其中,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权益投资的代表,权益类产品占比不高,市场引领力不足。
同样,9月24日监管部门相关人士也表示,当前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总量仍然不足,发挥的引领作用也不够充分,“长钱长投”制度没有完全形成,相关监管部门制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部署一系列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安排,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丰富可投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
为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监管部门表示制定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近日将会印发,重点提出了三方面举措。其中,排在首位的举措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要求重点督促基金公司进一步端正经营理念,坚持投资回报导向,着力提升投研和服务能力,创设更多满足老百姓需求的产品。进一步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大力推动宽基类基金产品创新。
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提及,将进一步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大力推动宽基ETF等指数化产品创新,适时推出更多包括创业板、科创板等中小盘ETF基金产品,更好服务投资者,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将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稳步降低综合费率,通过稳步降低综合费率,更好让利投资者、回报投资者。
实际上,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是新“国九条”)就明确提出,要大幅提升权益基金占比,并指出了多个发展趋势。产品方面,有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制度方面,则有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研究规范基金经理薪酬制度等。
沪上一家公募表示,公募基金可在三方面发力:
一是专注主业、优化供给、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
二是进一步强化“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基金投资管理与销售长周期考核,在高位保持理性、克制,在低位勇于、善于识别趋势,挖掘结构性机会,持续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重视投资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积极给予投资者回应。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