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供图 彭春霞/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沈宁
“五一”前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发布,新规的出台受到私募业的热议。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私募机构普遍认为,新规将从多个维度推动私募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给行业发展带来深远的改变。
有助于优化行业供给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方磊表示,《指引》有助于优化行业供给,行业马太效应或将进一步增强。
目前,私募证券基金行业已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截至2024年3月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有8328家,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超9.6万只,存续规模达5.51万亿元。其中,管理规模前4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近80%。
“《指引》对私募证券基金的初始备案规模和存续规模门槛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元,并将存续规模门槛设定为500万元,这将对‘壳产品’有较强的限制作用。”方磊表示,虽然可能会增加中小型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的短期压力,但当前小于500万元的私募证券基金产品规模占比极小,相关门槛的设立,将更好地助力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
黑翼资产认为,《指引》在去年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私募证券基金的募集、投资、运作等规则,并设置差异化监管要求。这在扶优限劣的监管大背景下,对规范私募行业秩序、提升市场透明度、推动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指引》在严监管规范行业发展、提高门槛防风险等方面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也看到协会对过渡期政策的合理设置,给予一定时间的适应期,保障市场的平稳过渡。”淡水泉投资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进一步规范私募行为
新规对私募基金投资等行为进行了规范。淡水泉投资分析,从严监管规范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指引》对投资组合、投资者适当性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规范要求。比如,为了引导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在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方面,《指引》提出了“双25%”的组合投资要求,并对专业投资者等有差异化规定。
淡水泉投资认为,《指引》还突出风险导向,针对防风险有一系列的指导要求。比如,对风险补偿、多层嵌套等进行明确限制,对衍生品交易等有细化规定,明确不鼓励设置预警线、止损线等。从长期看,这些举措将促使私募基金管理人采取更加审慎和合规的投资行为,不仅能增强私募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也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在方磊看来,分散投资的要求,意味着目前部分私募证券基金押注式投资的行为将被动减少,投资研究等更加科学的方式在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过程中的占比,将会逐步提升。头部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在投研资源和投研团队建设上具有较明显优势,在后续发展中有望占据优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规还重点对私募基金的债券投资进行规范,涉及申购赎回、交易杠杆和投资范围的限制。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从基金合同层面防范私募从事结构化发行,同时对私募基金二级市场投资债券进行相对严格的限制。
引导投资者
建立长期投资理念
对投资者而言,《指引》对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在销售、投资和业绩报酬设定等方面进行优化,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淡水泉投资称,《指引》要求“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风险评级不得低于基金风险等级”,并进一步规范机构的宣传推介行为,包括完整展示业绩、不能宣传迷你基金短期业绩、非管理人非代销机构不能展示基金业绩等。这些有助于引导管理人加强长期投资能力建设,引导投资者建立长期投资理念。
方磊还提到了业绩计提的问题,在业绩计提方面,《指引》要求在基金合同中合理设定业绩报酬的计提方法、频率、比例,并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不得采用对自身明显有利或者过度激励的计提方式。这更好保障了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保持一致,激励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通过提高投资能力和业绩来赚取合法报酬,也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更加丰厚的投资回报和更舒适的投资体验。
此外,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指引》通过限定杠杆等要求,助力减少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一方面,限定私募证券基金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基金净资产的200%,不得通过场外衍生品等工具规避杠杆限制;另一方面,私募证券基金开展场外衍生品交易时也面临着杠杆限制,例如明确要求私募证券基金参与DMA(多空收益互换)业务不得超过2倍杠杆、参与雪球结构衍生品的合约名义本金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25%。此外,明确开放式私募证券基金原则上不设置预警线、止损线,有助于减少市场波动较大时负反馈的形成。
黑翼资产分析,《指引》的出台有助于规范各类管理人合规运作,保护投资人利益,提高市场稳定性。未来,随着新规的落地执行,私募行业将进入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新阶段。持续优化的行业发展环境,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私募基金的国际竞争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