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成立规模降约三分之二 发行超百亿公募仅8家,部分公司通过存量产品实现超车

2022-05-24 04:39:33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黄小聪 上海报道 每经编辑 肖芮冬

今年以来,新基金成立规模大幅下降。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年内新成立的基金规模约为410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8万亿元,降幅约为三分之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4106亿元的“蛋糕”由113家公司分享,其中8家基金公司各自切走超100亿元的份额,且这8家的累计总份额占全部新发的三分之一以上。

截至5月20日,年内成立新基金规模超过300亿元的有2家公司,分别为招商基金的346亿元和华夏基金的321亿元。虽然这两家公司新成立的基金规模较大,但是仔细来看,主要来自个别产品的贡献。比如招商基金今年新成立的招商添安1年定开和招商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累计规模超过250亿元。而年内新成立规模200亿~300亿元这个区间出现断档,不过有6家基金公司发行规模超过百亿,分别为中欧基金的178亿元、平安基金的162亿元、南方基金的134亿元、广发基金的123亿元、工银瑞信的118亿元和浦银安盛的103亿元。这些基金公司同样存在规模贡献主要来自个别几只产品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上述8家基金公司累计发行成立的规模为1485亿元,占年内新发规模的36%以上。

不过,从目前151家已成立的基金公司及公募管理机构来看,有38家基金公司或管理机构今年以来还未有1只新基金成立。

天弘基金进行业前二十

一方面是新基金发行持续遇冷,另一方面是部分公司在新发基金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依靠存量产品的持营,依然实现了规模增长,甚至有比较明显的超车。具体到产品上,近期不少固收类尤其短债、纯债等低风险产品持续净申购,有的还限制了大额申购。

一般而言,新发规模的增长往往也会带来总规模持续增长。比如今年以来新发成立规模最多的招商基金和华夏基金,总规模的增长还是比较明显。

近期,中基协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基金管理机构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前二十的名单显示,华夏基金今年一季度非货币月均规模为6618.27亿元,相比于去年四季度月均5872亿元,增长超过700亿元;招商基金去年四季度非货币月均规模为4414.99亿元,今年一季度非货币月均规模为5591.26亿元,月均规模增长更是超过1000亿元。

不过也有部分基金公司,虽然新发规模不大,但是通过发力存量产品,尤其是固收产品,整体的存量规模反而实现了超车。比如天弘基金,今年的新发基金规模不到50亿元,但其今年一季度非货币月均规模为2950.99亿元,首次跻身行业前二十名单。

天弘基金在5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大幅下挫,但近期公司“固收+”基金以及短债基金均获得了资金净流入。具体到各业务规模,权益类基金(含主动权益和权益指数基金)规模约900亿元,“固收+”基金与纯债类基金各约1000亿元。

其实从过去几年的表现来看,天弘基金非货币规模的增长已经非常明显,仅在去年,天弘基金非货币管理规模增长1485.86亿元,增幅为108.34%;而一直以来被视作其一大短板的权益板块,今年以来也有比较明显的贡献,部分权益类基金也获得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净申购。

短债基金为稳健型产品

具体到产品方面,一边是新基金发行持续低迷,而从另一边来看,部分低风险的存量基金反而获得了投资者的持续关注,尤其是短债、纯债类基金,不仅有不错的规模增长,且近期频频限制大额申购。比如近期发行火热的同业存单基金、短融ETF等,都有着不错的规模表现,有的甚至都需要按比例配售。

而从5月23日的公告来看,又有多只短债、纯债基金限制大额申购,比如天弘合益、财通资管鸿福短债、财通资管鸿益中短债,均设置了申购的限额。

此外,天弘基金还表示,近期旗下除了一些短债基金保持净申购,也有短债增强基金出现资金持续净流入。

在业内人士看来,短债基金属于稳健型产品,今年以来由于股市回调明显,“固收+”以及部分含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都出现了回撤,一些稳健型投资者风险偏好更趋保守,转而寻求整体风险更低的短债类基金。

财通基金罗晓倩5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道:“相较于货币基金而言,短债基金在可投范围、资产久期和杠杆率等方面相对具备更加灵活的操作空间,可以通过适度拉长组合期限、增加信用债投资、提高杠杆率等方式来争取相对更高的风险收益。不过需要确认的是,短债基金不是稳赚不赔的。持仓债券存在对应的信用风险,也会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不是日日正收益,也会有亏损的时候。”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的短债基金在收益增强方面,也有不同的做法,有的是以一年期以内的信用债为主,找一些收益相对更高但违约风险又很低的债券。但随着产品规模的增长,会出现难以买到足够的这类债券资产的情况,而为了保持产品收益率不会明显下降,只能通过限制规模的方式来保证收益。

有的则是通过高等级信用债+利率债交易的模式来做增强,在不做资质下沉的前提下通过利率债交易来增强收益。天弘基金赵鼎龙表示:“目前在稳健类资产缺乏、信用违约风险高发的背景下,短债增强策略仍是一个有容量、风险收益特征适中的好策略。”

罗晓倩也表示:“短期看,债市仍有一定博弈空间。具体到操作层面,要严控信用风险,优选中高等级信用债作基础配置,并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参与利率债投资。”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