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出清“伪私募”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01-20 02:11:06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许孝如 沈宁

总管理规模即将突破20万亿大关的私募基金,已经成为大资管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而防范行业重大风险、规范行业运营展业也成为了监管发力的重点。其中,整治“伪私募”,更是重中之重。

自2018年以来,监管接连通过分类备案登记制度、发布私募监管规定、规范代销托管业务、加强现场检查力度等一系列手段不断整治私募行业的乱象。随着分类监管来临在即,私募行业有望进入合规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消除监管真空

坚决整治“伪私募”

过去几年,我国私募行业迎来了一轮快速发展,基金数量和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但快速发展背后,也存在不少风险,尤其是“伪私募”乱象层出不穷。

具体而言,“伪私募”往往是以投资为由,以高回报设置陷阱,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具有公开宣传、保本保收益、名基实贷、不履行登记备案等特征。不少投资人购买了“伪私募”产品,最终合同到期后,钱款却不见踪影,一查相关人员早已跑路,带来的社会影响相当恶劣。

早在2019年10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主持召开了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座谈会。会议指出,要坚持以行业定位出发,逐步出清“伪私募”,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抓紧修订私募基金监管办法。把握私募基金姓“私”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全面、动态、精准、穿透的综合监测监控体系,加强非现场检查与现场监管的衔接。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私募行业中的“伪私募”正在加速出清。中基协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通过异常经营、失联注销机制清退的管理人达451家,其中异常经营机构278家,失联机构173家。

近期,监管已多次强调对“伪私募”等风险深入开展整治,显示对“伪私募”零容忍的坚决态度。

2021年12月13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着重强调,对“伪私募”、“伪金交所”等风险开展整治。

2022年1月17日,证监会召开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时,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私募基金风险分类整治,深入开展“伪私募”、“伪金交所”整治,加强分工协作,消除监管真空。

监管提升业务效率

私募增强合规意识

随着私募基金监管体系的持续完善,不少私募管理人反映,在办理业务时,监管部门针对私募的沟通和反馈,效率也有了大幅提升。

“这几年,监管对各家私募的监管力度确实在加强,会关注到私募的内控制度、合规性等问题,还会不定期上门抽查。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好事,对合规私募其实不会有什么影响。还有一点让我们感受非常明显,现在监管部门对管理人反馈、解答的速度都比以前快很多,服务意识有所提高。在办理业务比如产品备案时,都能体会到效率的明显提升。”有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华东某大型私募相关负责人还称,监管部门会定期邀请头部私募,就行业信息和合规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监管会让大家提建议,广泛听取意见”。

2021年1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共十四条,形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旨在进一步强化对私募投资基金的监督管理,以缓解近年来国内私募基金行业暴露的诸多问题。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官方磊表示,“我们在日常运营和投资方面均做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在运营方面,各个产品明确分账,严格控制财务管理层面的风险;在投资方面,我们建立了关联交易的相关制度,尽可能地避免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等风险。”

上海思勰投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一方面,加强同监管部门的沟通,主动了解、学习最新的监管政策和监管要求,做到对监管政策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是提升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内部合规制度建设、流程建设和运营规范,进一步优化投资者服务全流程的合规性。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过去几年不少私募的合规意识不断增强,主动提升了公司层面和产品运营层面的行为规范。与此同时,协会在登记备案方面也打开了绿色通道,为私募快速登记提供便利。

去年9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关于优化私募基金备案相关事项的通知》,根据文件,涉及投顾类产品备案、自主发行类产品的部分重大变更、产品清算开始申请等,可实现自动办理,提升了效率。另外,协会还公布了第二批分道制试点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纳入标准,符合标准的私募管理人可对其基金备案业务采取自动办理,实现“即提即备”。

中基协表示,2022年将继续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优化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制度环境,切实平衡好审核质量、办理效率与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