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财通基金罗晓倩:短债基金的“画线派”

2022-01-12 13:11:29 和讯 

  罗晓倩女士现任财通安瑞短债、财通聚利纯债、财通多利纯债、财通稳进回报6个月持有等基金的基金经理。“每个BP必争,踏踏实实做好每天的业绩”是她的投资理念。

  1.您管理的短债基金定位及操作思路是怎样的?

   目前我主要管理一些信用债类的纯债基金以及“固收+”基金的债券部分。近几年我管理的财通安瑞短债业绩比较稳定、规模也在稳步增加,尤其是互联网销售渠道发力明显,证明了我们的产品从长期来看符合一部分普通投资者的资金需求。

   这只产品成立于2019年3月,酝酿于2018年货币基金监管趋严、收益率无法满足普通投资者需求、银行理财净值化势在必行的大背景。当时一个比较纯朴的诉求就是货币增强,力争实现既能满足普通投资者日常资金周转,又能实现与国股大行理财差不多的收益率。因此我们的产品定位,或者说投资理念及投资目标,就是力求稳定收益、力控回撤、适度增厚,力争为投资者画出漂亮的收益曲线。

   在这个定位下,产品成立初期,我们通过反复进行模型测算、回顾之前3到5年的市场情况,确定了投资策略,并且从成立就保持这个投资策略一直到现在。财通安瑞短债在3年的运作中,实现了季季正收益在单日回撤上严格控制,因此在各类量化指标的筛选后,能够得到较好的夏普指数、最大回撤等指标,也满足了很多FOF基金流动性资金的配置标准。

  2.您能否介绍一下安瑞短债规模快速增长的秘诀?

   财通安瑞短债的规模增长主要在21年2季度以后。首先,受益于我们前两年始终坚守策略、不盲目跟风;其次也感谢时代的红利,20至21年间中短债基金在居民理财中受到持续关注。近两年从银行渠道到网络直播,客群中散户占比越来越大,甚至一些中短债基金被冠以“国民理财”的标签,体现了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需求现况。

   具体从财通安瑞短债这只产品的成长历程来看:第一,控制回撤。财通安瑞短债成立的理念就是力争货币增强,在成立当时也没有较多可供参考的案例,我们就保持了产品成立的初衷,相对于收益率和排名,更注重回撤的测算,最终选取收益回撤相对均衡的投资策略并坚持至今。从当前曲线形态来看,我们做到了收益增长时不落后于其他同类产品、市场波动或回调时保持较低的回撤幅度。在长期保持如此的风险特征下,财通安瑞短债经过层层筛选在2021年开始入池蚂蚁基金的“支付宝金选”产品、以及其他互联网平台和FOF基金的量化筛选。

   第二,关注客户需求,稳固粉丝群体。这类产品的大部分客群只看结果,而忽略产品的投资策略和理念,投资上的微小差池就会造成产品规模和投资收益的负反馈,并不断衍生。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群诉求非常简单的客户,只要满足其需求,他们就会源源不断的复购,短期赎回和申购交替进行。我会关注支付宝评论等类似股吧的讨论,加深对客户投资需求的理解。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只基金的背后都是普通老百姓(603883)的钱,我希望通过自己每一天的努力,可以稳定、长期地为这些个人投资者创造收益,力争为投资者画出漂亮的收益曲线。

  3.您如何控制回撤呢?

   我们这只产品3年走下来始终坚持了最初的策略,历史最大回撤35bp,21年最大回撤大概10bp(数据来源:Wind,历史情况仅供参考,不对未来构成保证)。当然这几年债券市场年年小牛市,整体来说对债券基金比较友好,但途中也出现波动,不管是资金面,信用事件的短期扰动,还是基本面的预期差带来的调整,我们也是做到了及时调整,同时运气一直也比较好,保持了一个比较漂亮的净值曲线。

   对于如何控制回撤,特别是如何控制互联网短债基金的回撤,我觉得不仅仅要在投资端做到细致入微,也要在产品各个层面下功夫,大体上在3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精准把握产品的负债特点。因为散户群体羊群效应非常强,他们的集体行为会对投资产生比较大的扰动。不断的跟踪不同渠道客群的购买习惯、流量等,会对投资节奏带来更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对市场尤其是资金市场做准确的跟踪和相对精准的预判。短债的债券投资品种跟资金面的扰动和预期差有比较大的关系。

   第三,做好信用风险把控。这几年信用债市场并不太平,投资和信用研究更要做好自下而上的极其细致的把握,同时通过严格的制度流程,在事前、事中、事后严格跟踪每只标的的最新情况,持之以恒的坚持做这些细致繁琐的工作,活得好还是要靠活的长久。

   比如,在20年的永煤事件,当时我们基本没有煤炭持仓,所以没有带来估值波动。此外永煤也引发了一些次生风险,一些城投债出现了估值波动,我们依靠区域分散、每只债严控比例,对净值曲线回撤实现了非常好的控制。

  4.在严控回撤的基础上如何做出收益的呢?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可能同时做到流动性好、收益率高、回撤小,但是我们其实是在三年的长期维度上实现的。也许某一段时间基金收益不太亮眼,但只要每段时间都做得比市场好一些,长期来看就是一只优秀的基金。

   同时,我们一直注重几个基本的原则问题:第一,注重安全性长期性。互联网资金负债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决定了这类投资最看重安全性,因此信用风险控制或是我们最为看重的。

  第二,敬畏市场,严守纪律。钱荒、信用债舆情风波等经历,让我提前审视组合可能存在的下行风险,并做好相应预案,当市场发生波动时,严守纪律及时执行。

  具体来看,短债产品基本都是票息打底,这贡献了50%的收益来源,另外50%则是通过交易波段实现。从配置资产来看,大部分是信用债,以城投为主;产业债有一些涉及但相对谨慎,我们会参考股票团队的调研,并以短久期自下而上的逻辑来精选标的。

  5. 做交易大概是什么频率?有没有跟踪指标?

   随着产品规模增加,交易不太频繁。对于财通安瑞短债,我们主要是两种类型的交易:

   第一,信用债层面正常的再投资交易。产品已经累积了三年,资产期限配置和资产评级配置都已经达到了正常运作的最优状态,那么日常在匹配负债流动性的需求之后,只需要按照我们原来的投资策略继续做再投资的交易。

   第二,力争降低回撤,优化曲线形态。我们会紧跟市场,在市场出现边际变化时做确定的交易,即在认为有确定性市场的情况下,适度拉长久期和增加仓位,在出现谨慎信号的时候,主动降低久期和仓位,选择一些没有估值波动的资产平滑净值波动。

   此外,我们也会通过信用挖掘做一些信用利差压缩的操作。如去年15号文等监管政策出台,造成市场的错误定价,如果我们对相关情况跟踪比较完善或者有信心的标的,做信用利差压缩的交易。

  6. 对于过往的一年,在信用挖掘和交易等方面有没有示例分享?

   第一个是上半年对资金面的判断,对整体业绩贡献较多。21年1月,资金的预期差带来了市场的调整,我们通过一些上层讲话、指导等感受到了资金面的边际变化,主动降低久期和仓位,填充没有估值压力的资产,较好的控制了回撤。春节及4月后央行呵护资金面的状态,因此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时候在高评级和利率债适当增加了久期来增厚收益。

   第二个是关注信用舆情,抓住信用利差收缩机会。在局部信用舆情显现以及几次恳谈会开展之后,产业债和城投债都有信用利差收缩的机会,我们在五六月份的时候配了一些煤炭品种。

   第三是对城投债的判断和布局。永煤事件发生后我们做了调研,认为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悲观,在一些地区恳谈会开展或者信号释放的时候,我们就适度抓住了右侧压缩利差的机会。21年在几个地区恳谈会开展后,我们也能够明显看到一级发行量非常大、二级低估值成交的情况。

  7. 如何看待目前城投债的风险?

  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城投预计仍能保持整体向好的态势,还是延续整体稳定的大框架。但是尾部风险还需要防范,从组合投资的角度来看,适度分散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某些舆情产生以后带来的衍生风险,包括估值和再融资多方面。

  政策方面,“有保有压+分类监管”的思路料将延续。上半年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指导下,城投的合理和必要的融资需求能得到保障;但下半年政策可能会转向化解风险,15号文“分类监管”的思路料将延续,目前市场上的城投平台将逐步进入经营造血或地方债置换的化债过程,那么另一些退出隐债的平台向产业或控股国企转型,更多看重自身造血能力。

  融资方面,从地产中退出的资金预计仍将逐步配置城投平台,为其带来增量资金支持。

  

  8. 今年产品发展策略是怎样的?

   在财通安瑞短债增长到一定规模以后,我们后面的策略更多的会兼顾流动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发行短债策略的持有期产品和改造开放型产品,主要策略基本和稳健理财一致,但在不同产品的细节上稍作不同,主要是为了更加细分销售渠道和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致力打造一个有品牌的稳健理财产品线。

  我们现在擅长的且有经验的是严控回撤这一群资金的投资策略,那对于寻求稳健同时能承受低波的资金诉求我们又有什么策略去满足它呢?经过反复测算,我们打开所谓的“固收+”策略,跟我们运作了3年的量化团队一起发行了第一支这样的产品,“+”的部分简单来说,宽基增强(或GARP类策略) +风险控制+特色资产配置提高胜率(定增等套利资产,转债等类期权资产),目前运作了2个月,希望在未来也能画出令人满意的曲线。

  9. 对未来宽信用、宽货币怎么看?

   目前最大的预期差在房地产,大周期是房住不炒,大多数人还是不相信房地产会转好,所以在现阶段,我们对地产债还是非常谨慎的,短久期的收益率比较低,拉长久期也不合时宜。

   现在还是要关注信贷数据,包括房地产边际需求的改善,是否会带来宽信用的预期差。重大项目前置、房地产预期差是宽信用比较重要的两个指标,目前我们也比较关注这些。

   短期来看,我们对利率下降到这个位置的态度也偏谨慎,建议不要盲目的跟,等到降息落地后看会不会兑现一部分,后面也要关注高频数据情况。如果发生市场比较担心的宽信用事件,我们可能短期对与利率比较相关的资产较为谨慎,而更多的转向票息稳定的品种。

  

(责任编辑:赵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