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行业“赎旧买新”的老问题正在引发监管机构关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近期监管部门要求基金管理人将单一渠道募集份额超1亿、成立后6个月内该渠道净赎回规模超40%的权益类产品及时上报。
“要求主要针对按照合同约定,股票投资比例在60%以上的基金产品,不包括ETF、LOF。”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一要求剑指公募基金行业一直以来被诟病的“赎旧买新”问题。
“这一举措也是为了督促机构转变经营理念,进一步提高行业发展质量,便于监管机构及时掌握行业赎旧买新、重产品首发但轻持续营销等一些行为。”一位接近监管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赎旧买新”问题多
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攀升,爆款频出,新发基金热度不减,但赎旧买新现象依旧存在。
按照机构预计,近期公募基金整体仍处于赎旧买新存量博弈状态。
安信证券研究认为,5至7月公募基金新发行份额约5145亿份,赎回份额合计约4000亿份,考虑到赎回份额的净值普遍高于新发行份额,预计整体公募基金为存量博弈状态。
招商证券指出,从8月发行情况看,居民购买基金热情不减。但今年以来,市场风格与过去两年明显不同,此前投资收益可观的基金赎回压力犹存。因此,综合基金发行和申赎情况,公募基金基本仍处于“赎旧买新”的存量博弈状态。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23日,公募基金发行份额已经达到2.21万亿,共有1431只基金发行,平均发行份额超过17亿。
但不少新发基金在成立之后也出现了不小的规模缩减。
新华行业龙头主题、融通价值趋势、申万菱信价值精选、九泰久元量化等多只在今年一季度成立的基金到上半年年末的规模就已缩减超过50%。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难度增加,部分基金或寻求帮忙资金来保成立,而帮忙资金往往不会留存太久。”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监管层这一措施未来也将会对业绩无法持续的小公司影响较大,一方面发行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产品风格不够全面,可能受市场波动导致某一类产品的阶段性赎回。”前述公募基金人士指出。
监管组合拳
监管层面正在推出一系列举措,打“赎旧买新”的组合拳。
“在今年协会首次公布渠道保有规模排名之前,业内就传言监管部门正在就赎旧买新等相关问题开展调研。”前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今年5月1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榜单,这也是基金业协会首次公布基金销售机构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
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布基金销售机构保有规模则是对赎旧买新不良现象的引导,将渠道关注点从基金销量转移到基金保有量。
“从渠道端来看,渠道的首发收入和考核机制,必然引导一线销售渠道更加重视首发销售。”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受访指出。
“在利益冲突缺少监管的情况下,销售新基金而不是持续营销老基金加剧非理性的短期投机行为,重视新发而不是提供专业建议选择长期投资,成为基金销售机构的最经济的选择,由此导致短期内出现爆款新基金,但是从长期看权益类基金份额整体在萎缩,制度性地加剧了追涨杀跌的非理性行为。”一家券商基金分析师受访表示。
前述基金公司人士认为,除了渠道方面的原因之外,赎旧买新还有两方面原因。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基金公司之间竞争加剧,迫使各个公司都不得不保持密集的新发节奏,以此保持市场占有率;以及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还不是很成熟理性,渴望通过频繁申赎等快速提高投资收益,少了一些长期投资的耐心。
来自高层的发声亦显示出监管机构对这一乱象的密切关注。
今年8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基金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公募基金行业坚持持有人利益优先,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回报投资者、服务投资者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比如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时有发生,这其中固然有投资者自身的因素,但也有行业自身发展观和经营观的问题,反映的是规模情结浓厚,重营销轻持续服务;有的代理销售机构和从业人员背离客户利益,诱导‘赎旧买新’。这些问题必须从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高度切实加以解决。希望广大基金机构自觉坚持客户利益至上,敬畏投资者,在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实现公司的成长壮大。”易会满表示。
“从产品布局来看,基金公司未来可能会更多布局固定持有期的产品,在产品供给层面尝试平抑赎旧买新的冲动。从渠道合作来看,基金公司也会根据赎回情况、保有情况等,更多选择和保有期限长的渠道合作;并协同渠道方,进一步改善销售结构和考核机制,更加注重保有和留存,逐步做好绩优产品的持营。”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虽然现在新基金发行多,不过近期不少基金公司在持续营销上的投入也有增加。”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作者:姜诗蔷 编辑:李新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