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5G基础篇:G改变了什么?全球5G发展节奏如何?(文字版)

2020-03-17 15:18:01 和讯网 

  今天主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5G技术,当前5G发展的节奏以及中国5G的产业优势。

  5G的G,是英文Generation的缩写,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我们知道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以10年为周期推陈出新,从1980年代的1G模拟通信开始,经历了1990年代的2G数字通信,2000年代的3G以及2010后的4G,我们终于将在2020年迎来5G的规模商用。从1G到4G,每一代移动通信的变革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简单说,1G是话音服务,2G增加短消息功能,3G增加图片等多媒体服务,4G则增加各种视频类服务,那5G打算干什么呢?

  首先,5G在服务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日常通信需要上,各项指标当然要比4G更厉害。这也是5G看家本领,也是三大场景之一:增强移动宽带(也就是所谓的eMBB)。先看看在这方面5G比4G从能力上提高了多少。4G峰值速率1GBps,而5G峰值速率可达20Gbps,达到几十倍的提升。

  网速的大幅提升,可以转化为很多能力的增强,比如:下载速度更快(高清电影下载以秒记),观看视频质量更高(4k、8k不是梦),多媒体服务模式更加先进(VR体验、增强现实等),在现有相同数据速率下支持更多用户同时在线等。5G真正目标在于万物互联。这里面包括了5G三大场景的另外两个:高可靠低时延(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

  什么是高可靠低时延?这展现了5G连接万物快、准、狠的能力。举个例子,人开车时,从发现情况到脚踩刹车,大脑反应时间一般是10毫秒到50毫秒(也即1秒的1%-5%那么长),而5G的低时延,能力要求是1毫秒的量级。此外,5G对通信可靠性的要求达到了99.999%。针对这种能力,5G在自动驾驶、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对精度和时间延迟要求很高的通信场景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技术优势。

  而在大规模机器通信方面,则展现出了5G连接万物的维度和广度。5G可以支持每平方公里接入100万个设备,是4G的10倍。随着5G连接万物能力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家里的电视、冰箱、音箱、甚至水电表、门锁;城市里的路灯、车辆、摄像头;体育赛事、演唱会、联欢会的每一个视频录像机位;工厂里的产线、货架、机械臂,农田里的传感器、水管;每个病人所携带的传感器、监护仪,每一件食品、药品等等,全都可以在5G网络中拥有自己的一张“sim卡”,可以同你的手机直接建立连接。这时你通过一部5G手机就真的实现了“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5G终极愿景。

  上面说到的5G三大场景属于网络上的5G业务应用,为了支撑这些业务应用还需要另外两个部分的支持,那就是运行这些应用的5G终端包括5G手机、5G智能硬件,例如支持5G的AR/VR终端和种类丰富的5G物联网硬件,以及连接各类5G终端的5G网络,包括基站、传输网、核心网以及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

  从1G到4G都是在世界范围内并存多种标准制式,5G作为全球统一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从标准制定阶段就自带光环。到现在,5G三大场景中的增强移动宽带(eMBB)和高可靠低时延(URLLC)的标准已经确定,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的标准还需稍晚一点,将在2021年完成,5G商用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

  据GSA统计,截至2020年1月,全球共有121个国家/地区的356家运营商正进行5G投资,目前运营商公布的5G规划基本都将商用时点设为2020或2021年,全球5G发展节奏超预期。

  中国在5G发展方面测试验证最充分,建设规模最领先。2015年9月,中国IMT-2020 5G推进组启动了全球最大、周期最长的5G测试,直至2018年底初步结束。2018年12月初,我国完成5G频谱分配,包括3.5GHz与2.6GHz;2019年6月,工信部发放4张5G商用牌照;10月中国5G正式商用。2020年2月21日、22日,政治局会议,工信部会议先后强调要加快5G建设,发挥5G“稳投资”的重要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基建”。

  中国在5G周期首次踏入第一批商用阵营,并以最大的建设规模领先全球,我国产业链与国外首次站在同一起跑线。凭借国内规模市场优势、成本优势和一定的技术优势,我国5G产业链上公司有望站上全球 5G 风口,在全球市场脱颖而出。同时在技术竞争的大背景下,5G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势必加速,国产供应链的“质”“量”将迎来双提升。我们看好中国5G产业链的长期投资价值,也正因如此,博时基金为投资者推出了投资于5G 产业链龙头指数5G 50指数的ETF产品,让投资者通过该产品分享5G产业链发展的红利。

  博时5G 50ETF认购代码159811,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欢迎关注。

  下一期我会介绍5G基建篇,包括5G网络建设技术及投资机遇等,欢迎收看。

  

(责任编辑:陈状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