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明山
2013年6月13日,是每一个“天弘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天弘余额宝横空出世,改变了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格局,也让天弘基金迅速跻身头部基金公司之列。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对这一天同样记忆犹新:“当天发布会结束后,我们听说会上新闻联播,我和祖国明(现任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副总裁)几个人就在一家餐馆等着,等着看新闻联播。”
如今,天弘余额宝承载着6亿多客户的理财需求,已然成为国民级别的理财工具。时隔6年后,在同一个报告厅,天弘基金正式启动了ETF产品的发布,周晓明风趣又专业的主题演讲博得会场阵阵掌声。会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周晓明仍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我们这次要做的,是打造国民级别的ETF,做中国最大的指数基金服务商。”
承接6亿客户理财需求
差异化打造“国民ETF”
过去6年的时间,天弘基金在公募行业重新定义了“崛起”这个词:普通投资者对天弘余额宝的认可和喜爱几乎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天弘余额宝规模迅速达到万亿元级别。
周晓明坦言,6年前的那次发布会上,他也没有想到天弘余额宝会达到现在的规模。近年来,在保障天弘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稳健运行的同时,天弘基金不断拓展其他业务,指数基金成为了公司的一大战略布局方向,目前已积累了上千万的场外客户,“我们相信一头货币基金,一头指数基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服务就可以较好的服务好客户,撑起海量的客户生态。”周晓明如是说。
依托货币基金和指数基金,如何满足所有用户的不同需求?周晓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货币基金属于现金管理,或者说固收投资产品,指数基金属于权益投资,两者均具有工具性属性,易被认知,且与互联网平台高度契合。做好这两类产品的配置,基本可以覆盖客户的所有风险收益需求。”
如何解读“国民ETF”中的“国民”二字?在周晓明看来,“国民”两字包含了广覆盖、亲民、主流等多种含义,天弘基金发展指数基金与公司一贯坚持的普惠理念,以及公司业务结构是一脉相承的,不管是做场外10元起卖的指数基金,还是做场内有一定门槛的ETF产品,都希望能够服务广泛的客户群体,承载客户投资中国未来的信心。
差异化发展ETF
进一步丰富指基投资场景
国内ETF市场最近两年发展迅速,但竞争也在加剧,作为后发者,天弘基金如何实现赶超?周晓明对此早有考量。
他谈到:“天弘ETF将从客户定位和服务创新两个角度出发,努力实现差异化发展。个人与机构并重是天弘ETF的发展战略之一,这一客户定位与其他头部基金公司明显不同。之前天弘指数基金系列只有场外品种,主要以个人客户为主,如今随着天弘创业板ETF的推出,意味着天弘指数基金从场外走入场内,客户群体也从个人延伸到了机构。”
基于与众不同的客户定位,周晓明希望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来分别满足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的ETF投资需求。对于个人投资者,天弘基金将坚持从交易流程投顾化和投顾服务产品化两个维度继续为其提供服务。
他特别提到,投顾服务的缺失是整个公募行业的痛点,但也是这个行业的机会。公募基金走过21年,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不错,但多数客户却感觉没有赚到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客户购买基金时缺少必要的投顾服务。所幸公募行业已经开始出现从由销售利益驱动的卖方模式向与投资者利益相一致的买方投顾模式转变的迹象。而天弘基金在这方面的探索可谓引领行业之先。
对于ETF机构投资者,天弘基金将努力为其提供最优流动性。周晓明表示:“由于我们场外的创业板指数基金交易活跃,这意味着天弘创业板ETF天然具备高流动性,后续再加上做市商积极配合,可以为机构提供很好的基础流动性。除此以外,我们还会优化大单服务流程,打造最强大单服务能力,力争为机构客户提供最优流动性。”
其实天弘基金首先推出创业板ETF,背后大有深意。目前天弘基金在场外已经拥有一支规模超30亿元的天弘创业板指数基金,未来待天弘创业板ETF上市后,这支场外指数产品将转为联接基金,投资到创业板ETF中。联接基金的规模加上ETF初始认购规模,将使得天弘创业板ETF挂牌上市时就具有较大规模。
在ETF之外,天弘基金在指数业务上有着更大的雄心壮志。“天弘基金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大的指数基金服务商,未来公司将推动指数基金与更多的投资场景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指数基金的底层工具作用。”周晓明如是说。
他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未来天弘基金会专门针对余额宝客户推出一项重磅服务,让这些客户体验权益投资、债券投资,甚至组合投资,通过配置货币基金之外的其他风险资产来增厚收益,在此过程中,提供风险控制手段与投顾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