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认基金正持续扩容,“北热南冷”格局不变,香港基金备受内地投资者青睐。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摩根资产管理公司两只基金获互认基金资格,至此,互认基金开闸3年多来,已有19只北上互认基金获批。
简单来说,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就是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内地及香港基金按照法定程序获得认可在对方市场向公众销售。内地基金在香港市场进行销售叫“南下基金”,香港的基金产品在内地销售则被称为“北上基金”。
“作为惠理集团旗下第一只‘北上’互认基金,也是天弘基金代理的第三只‘北上’互认基金,惠理价值基金目前运作非常平稳,正在开拓代销机构,进行系统对接和测试,相应的投资者教育和宣传工作也已展开。”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刘冬告诉券商中国记者。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今年4月17日,今年共有2只北上互认基金资格获得批复,至此北上互认基金扩充至19只。
“北上”基金已达19只
2015年5月,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联合宣布于当年7月正式开展两地基金互认,符合条件的基金可在对方市场进行销售,北上互认基金成为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配置海外资产的一个重要渠道。
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2015年12月18日批复首批3只香港互认基金,2016年、2017年分别有4只香港互认基金获批,2018年获批数量增加到7只,加上今年的2只,目前香港互认基金已有19只,包括恒生指数基金、汇丰亚太股票(日本除外)专注波幅基金、东亚联丰亚太区多元收益基金、中银香港股票基金等。
从产品类型上看,其中不少包括指数型基金在内的股票型产品,主要是布局香港市场或者亚太市场。比如行健宏扬中国基金就是一只股票型基金,致力透过投资与中国相关的股票,主要投资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公司。此外摩根太平洋证券也是股票型基金,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摩根士丹利综合亚太净回报指数(美元交叉对冲为境外人民币),这只基金更多投资东亚地区。
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具备悠久历史业绩的香港基金也是其中一大卖点。
以惠理价值基金为例,该基金成立于1993年4月,目前总资产规模为12.2亿美元(82亿人民币),截至2019年3月底实现累计净回报达3340.3%,2019年年初至今净回报为21.3%,是历史优秀的大众化股票基金之一。
据惠理方面向券商中国记者介绍,该基金投资风格及亮点有四个方面:
1、历史悠久,26年坚守价值投资,过往业绩亮眼;
2、创造额外回报。成立至今,惠理几只基金与市场同类指数相比取得2740%的额外回报。风险调整后回报率于大中华股票基金中排名第一;
3、不受基准指数限制,主动灵活,自下而上选股,该基金目标持股数为60-90只;
4、100%自主调研,自主建立超过1200个财务分析模型,每年执行6500次尽职调查会议。
北上互认基金中债券基金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以摩根国际债券基金为例,其主要投资环球投资级别的债券,以期取得较环球债券市场更高的回报。截至2018年12月底,摩根国际债券基金的资产规模约为4.57亿美元。有别于其他北上基金的投资策略,该基金至少90%的非现金资产投资于具备投资级别的环球债券。上投摩根已发售的香港互认基金已达四只,是业内获批香港互认基金最多的基金公司。
为何互认基金“北热南冷”?
券商中国记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取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今的三年多里,互认基金总体发展呈现出“北热南冷”态势。
从2016年1月算起,北上互认基金的累计销售额度在2016年2月底就“破亿”,4月底“破十亿”并上到14.46亿元。到了2016年11月,其累计销售额度突破百亿关口。截至2019年2月28日,北上基金销售额度为258.9亿元,在剔除176.7亿元的投资者赎回或分红额度后,净申购额为82.16亿元。
外管局方面的数据不难看出,北上互认基金累计销售额不断创出新高,内地投资者对于申购香港基金持有较高热情度。
相比之下,南下互认基金的销售额直到2016年8月底才突破亿元关口,到2018年6月底才上到十亿元关口。截至今年2月28日,南下互认基金的累计销售额只有10.56亿元(赎回与净申购额度分别为6.21亿元和4.35亿元),仅为北上互认基金额度的4%。
为何互认基金“北热南冷”现象如此分明?对此,天弘基金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刘冬告诉记者,“内地基金公司参与两地基金互认的数量有40多家,但是总体销售规模非常小,其实行业对此也有一定预期。”
刘冬表示,香港本地的金融市场相对开放,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能比较便捷地通过沪股通投资国内市场;此外,对于北上互认基金而言,内地市场足够大,当地代销机构服务也比较好,投资者倾向于选择长期历史业绩好的基金产品;反过来看,为什么内地基金进入香港市场遇冷?一方面原因在于国内资本市场大起大落,比较难带来好的预期收益;另一方面,香港市场的代销服务也有一定差距;更为重要的是,香港市场是以机构为主导的市场,服务上拓展难度较大。
外资继续看好A股市场
各种政策综合发酵下,上证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达30%(截至4月16日)。与此同时,外资进入A股市场正在加码,截至目前流入A股的外资额已破千亿大关。
当下阶段,A股市场是否还有上升空间?近期外资资金获利流出A股又代表何种信号?对此,惠理集团副主席兼首席投资总监苏俊祺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美国利率水平维持在低位水平、中国经济下半年有望迎来小幅反弹、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盈利增长相对乐观三大利好刺激下,继续看好A股市场。
“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未来市场是否还有空间,其实不用担心,未来还有较大空间。”苏俊祺表示,“首先,美国利率继续维持在低位水平,MSCI中国指数中,大部分成分股在香港和美国上市,这对于股市而言是一大利好;其次,中国经济并没有之前海外投资者预想得那么差,下半年还可能迎来小幅反弹;第三,股市与盈利增长息息相关,去年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盈利增长令人失望,而今年伴随全球经济逐渐恢复,今年企业盈利增长相对乐观;最后,从估值方面考虑,全球市场A股估值不算太贵。总体我们对A股市场继续持乐观态度。”
惠理看好白色家电、教育、医疗板块
A股市场中哪些板块更受外资青睐?苏俊祺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内地市场的白色家电板块,在香港和其他海外地区都较为稀缺。更有吸引力的是估值,与全世界同类型企业相比,白色家电的龙头企业市盈率仅为10-11倍,在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这类企业市盈率在15-18倍,这是我们比较看好的板块。”
除此之外还有教育股,惠理集团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市场需求强劲,目前面临较大的供应缺口。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仅为45%,远远低于韩国的78%、美国和加拿大的87%。到2020年,国内高等教育入学率有望提升至50%。
国内高等院校的平均学费水平同样有待提高。2017-2018年,韩国高等院校平均学费水平为6643美元/年,美国则为21189美元/年,这一数据在中国仅为1700美元/年。
“香港上市的教育板块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未来几年估值提升还有蛮大空间,海外类似的上市公司,一般估值都在17-18倍。中国700多家高等教育机构,在市场整合、并购方面机会还有很多。我们认为未来5-10年会涌现几家比较大的教育集团,预计未来几年盈利增长维持在15%-20%,目前估值相对便宜。”苏俊祺表示。
惠理还看好国内的医疗保健行业。2017年中国药品支出占GDP比率相对较低,仅为5.1%,这一数据在日本是8.3%,英国8.7%,法国11.2%,美国15.2%。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1.68亿,2030年达2.12亿,2050年国内将有3.1亿65岁以上人口。
这意味着仿制药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惠理基金认为,2013年-2022年,国内仿制药市场销售额将保持70%的年度复合增长率。
从MSCI医疗保健指数估值情况来看,目前估值接近历史地位,为16倍,而MSCI中国医疗保健指数估值十年平均值为22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