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基金长期持有就一定赚钱吗?原来你迈不出这样的“怪圈”

2019-11-19 20:05:44 和讯名家 

  基金长期持有一般不会亏,因为市场并不会长期处在熊市,它可能会在几年后重新回到牛市,所以长期持有的话,在市场回到牛市的时候,就可以赚钱了。

  其实,基金长线持有能赚钱,并不能概括所有基金。就好比做生意一样,有部分选择创业的人,认为一定能赚到钱,但是殊不知潜在亏本的风险也很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通过做生意发家致富,而有的人生意没做成导致破产,最后还背负一身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基金不进行止盈,那么长期持有可能会亏,因为根据以往行情来说,市场处在熊市的时间是非常长的,而处在牛市的时间是非常短的,所以如果在牛市的时候没有卖出,那么在市场回到熊市的时候,可能会面临亏损。

  事实上,在操作过程中,很多人会踏错了节奏,基金长期亏损仍长期持有,基金终于到了止跌反弹,分享业绩的时候,却与他无缘。

  很多人会陷入,“长期投资”的误区。家庭的理财规划强调只有养成长期的投资理财习惯,才有可能在多年之后,看到家庭财富积累的丰富硕果。在国内基金业刚刚起步的阶段,基金行业充当着投资启蒙的角色,有意无意的将家庭长期投资理财规划等同于基金长期持有。

  基金投资绝不是买入并僵化地长期持有。我们的基金投资组合里,股基都是在根据市场的状况,做有效调整,才最终获得比市场更高的收益。

  此外,因为投资都具有风险性,所以并不是长期持有就一定能赚钱,它在面临以下几种常见的风险时,也有可能会亏。

  基金投资常见的风险:

  1、市场暴露风险;

  2、政策风险;

  3、信用风险;

  4、经济周期风险;

  5、收益率曲线变动风险。

  炒股时,会买的人大把存在,这不算什么,真正厉害的是那些会卖的人。基金投资也是如此,买了以后如何做后续的风险管理,在市场环境转变时如何对持有的基金做调整才能真正显示一个人的水准。

  基金投资要保持长期投资的思路,但不能因此进入另一个极端,买了之后束之高阁、不管不问。

  基金投资的最好方式是尽可能的忽略市场的短期波动,跟随市场赚取长期收益,但在市场的大势反转时,做择时操作是必要的,这是回避熊市风险、保全收益的有效方式。比如在去年股灾前如果你意识到风险,及时卖出持有的基金兑现部分利润,则可以保持住胜利果实,规避后期净值的大幅下跌。

  动态调整投资基金的类别,争取在回避单一市场风险的同时带来更为稳健的回报。

  基金投资方向的不同,不同类型的基金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根据市场环境的转变对投资的目标基金做调整,不仅可回避单一市场的风险,还可以帮我们赚取其它市场带来的收益。比如股票市场进入熊市时,这并不妨碍投资者赚取和股票相关性较小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的收益。

  如果买到的冷门主题的基金,且多数处于“负增长”的情况下,中短线未必就是不好,长线未必就是好。

  及时止损,获取正收益并不是仅仅只靠“长线持有”就行,买到业绩不好的基金,持有的时间更长,可能亏损程度则会不断加大

  适合长期持有的理由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谁也没有办法真正预测市场什么时候封顶什么时候见底,频繁的买卖带来的也许不是收益的增厚,反而有可能造成资本金的侵蚀,而且操作频率越高,踏空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因此投资者应当明白,基金需“长期投资”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蒙人招术,而是经过反复历史验证得来的。注重企业的基本面和内在价值分析,坚持长期投资,这才是基金投资的真髓。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国际投资界的传奇风云人物,莫不都是长线投资的坚定践行者。

  从基金产品自身的角度来看,与股票交易相比,基金的申赎并不是即时到账的,而是需要进行确认后划款,资金周转的时间更长;同时从基金的费率结构上来看,持有期限越长,手续费就越低,通常持有时间超过一年,就不再需要赎回费。所以基金是一种更适合长期投资的产品。

  什么时候需要改变长期持有策略?

  基金确实需要长期投资、长期持有,收益才有望逐渐显现,从而体现出基金投资的价值。但这里并不是说,买了基金就必须要长期持有,僵化的持有反而不利于投资收益的积累。是否需要改变长期持有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当市场整体行情即将发生变化时。比如处于即将牛转熊的时候,这时可以适当的将手里的基金进行赎回。

  2、当基金发生异常情况时。如基金经理变更了或者某只主题类基金因政策原因收益率或将受到影响等。这就需要经常关注基金公司信披的公告等法律文件,也需要关注市场和政策走向。

  3、对持有的基金组合进行调整时。调整的依据不单单是看基金盈亏,还要看业绩稳定性、整体表现,还要看基金的投资风格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是否契合。

  基金是适合于中长线的投资产品,但长期持有并不等于买入后不闻不问,更不等于僵化的持有。是否长期持有还是要综合考虑市场走势、投资风格、盈亏情况、预期收益目标等多种因素。

  最后推荐一下诊股小程序,平时来不及回复大家的个股问题,可以用小程序来诊断一下个股的情况。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股票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