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只基金失去光荣与梦想: 清盘、保壳 管理人艰难抉择

2022-08-26 01:49:39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三年的行业高速发展之下,公募基金数量及规模持续创新高。最新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数量已经突破万只,规模超过26万亿。

与此同时,在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下,基金产品分化加剧,在“巨无霸”基金频出的同时,迷你基金的问题也在凸显。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23日已有122只基金清盘,而截至6月末,规模在5000万以下的基金还有超过900只。

事实上,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近期监管层针对迷你基金提出新的监管要求,对迷你基金的监管趋严。监管层要求基金公司上报新基金时,需要提供迷你基金情况说明、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时间点,若解决方案中提到持续营销,则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场针对迷你基金的生存选择,正在展开。

清盘

要么清盘要么保壳,两种选择也有不同结果。

“我们的迷你基金主要根据不同产品不同选择,有些评估没有必要运营了就清盘。”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Wind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清盘的公募基金达到1098只。

“其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向一直是要减少迷你基金,此前亦要求迷你基金数量不能超过一定限制,超过会停发新基金批文,其实这样也会使基金公司有动力去解决迷你基金的问题。”华南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数据显示,今年8月以来截至8月23日,共有13只基金清盘,其中包括3只股票型基金、3只混合型基金、5只债券型基金,还有1只另类投资基金和1只QDII基金。

年内的一个清盘高峰出现在6月,当月共有20只基金清盘,其中包括11只债券型基金和8只混合型基金。

从基金公司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较多的分别是民生加银基金(7只),九泰基金(7只)、融通基金(6只)、建信基金(6只)、博时基金(5只)等。

“清盘主要还是出于基金公司对产品布局、投入产出比等方面的考虑。”一家银行系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事实上,迷你基金的存在一方面由于曾经是机构定制产品,机构资金撤退后沦为迷你基金;另一方面也有业绩不佳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

“清盘还是保壳基金公司都要评估判断,现在基金公司不会一味的盲目保壳,也不会随随便便就清盘。如果纯粹是由于产品在当前市场缺乏吸引力了,没有必要再做,那就不如清盘;如果有些产品,基金公司判断认为未来还有机会,只是阶段性的规模、客户不达标,那产品还是有存续的可能的。”前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保壳

选择保壳的基金也有不少。

按照天相投顾数据,截至2022年8月3日,市场曾有2701只公募基金至少有一期季报披露的资产净值小于5000万元(剔除发起式基金且只统计主份额),其中897只基金已清盘,还有1804只未清盘。

实际上,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持有迷你基金也面临着一定风险。

“基金披露的都是历史规模,处于清盘线上下的基金可能目前规模已经在清盘线以下,投资者会面临六个月产品被清盘的风险。”前述基金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如果基金公司选择保壳,对投资者来说也是在一定程度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规避清盘带来的更大风险。”前述机构人士指出。

其表示,“公司对经评估后能继续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基金通常会选择保壳,通过多种方式提振基金业绩,并通过渠道进行持续营销。”

为了能顺利保壳,基金公司也采取多种措施。

譬如近期诺安基金派出旗下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接管诺安积极回报。诺安积极回报截至今年二季度的最新规模为6177.37万。

此前,蔡嵩松亦接管了诺安优化配置。自其接管以来,诺安优化配置净值上涨超过12%。

蔡嵩松以投资半导体出名,其明星效应在近两年来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

“蔡嵩松接手后将会把这两只基金转型为科技方向基金,通过提高该基金的业绩来增加基金吸引力,而目前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股已处于估值相对合理阶段。”接近诺安基金人士表示。

抉择

“我们公司从去年开始集中清理了一批迷你基金,”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了一些政策性产品或者定位为创新性的产品之外,其他的现在更倾向于清盘处理。”

当然,两种选择的成本亦各不相同,对于不同基金公司来说,也是需要衡量的重点。

“清盘需要召开持有人会议投票,但是通知到投资者来投票也是个比较繁琐的工作,有的时候发短信通知投资者也不一定理会,打电话通知投资者有时候还被嫌打扰。”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清盘和保壳的成本也不是一下就能比较的,如果清盘,无非就是律师费、审计费等等,而保壳就要做持续营销,持续营销的成本就不好说了。”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我们清盘了大概三分之一,保壳的相对比较多,如果基金业绩好,大概率会想办法保壳。”该人士表示。

“产品毕竟布局了,能挽救的还是想尽量挽救,”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对于主动产品来说,如果为了保壳让基金经理挂太多产品,基金经理也不一定愿意,但小基金好操作,也有基金经理愿意接盘,可以把业绩做得更犀利。被动产品则不一样,如果确实规模一直上不去,那运营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也就会选择清盘。”

事实上,按照基金行业人士透露,近期监管层针对行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迷你基金问题展开摸底调查,要求基金公司在上报新产品时需提交公司存量迷你基金的详细情况报告,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给出解决的时间期限。

“原来迷你基金的产品数量也一直有监管要求,如果超过数量限制就会影响上报新产品,而这个数量近年来也是一直在收紧的。之前一般基金公司上报解决方案就行,而方案的效果如何不一定有要求,但现在的方案要写清楚,什么时点做成什么样,方案要能实现才行。监管层对迷你基金的态度越来越严。”前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作者:姜诗蔷,韩鸿宇 编辑:李新江)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