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主动权益产品发行失败,头部公募产品也难卖?今年11只公募基金折戟,债基过半,原因何在?

2022-05-09 18:15:21 财联社 

财联社5月9日讯(记者 沈述红)资本市场的“凛冽寒风”下,基金发行的彼岸向来难以轻舟抵达。

随着富国稳健恒远三年持有在5月9日宣告发行失败,今年以来募集失败的基金已达到了11只。一位公募基金市场人士认为,虽然基金公司和渠道的发行能力也是基金募集是否成功较为重要的因素,但整体来看,基金发行失败主要源于目前市场和投资者情绪低迷。“如果当下的市场继续震荡磨底,投资者避险情绪会更浓,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失败的案例或许还会增加。”

又一主动权益产品发行失败

5月9日,富国基金发布公告称,富国稳健恒远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于2021年8月10日获得证监会准予注册的批复,截至2022年5月6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富国基金将按照该产品《基金合同》第五部分“基金备案”中“二、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时募集资金的处理方式”相关约定办理。

这也是今年以来第二起主动权益产品募集失败的案例。

此前的4月28日,同泰基金公告称,旗下同泰自主创新于2022年1月28日开始募集。截至2022年4月27日,该基金的募集期限届满,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从募集流程看,同泰自主创新为完成发行,一度延长了募集期限。3月26日,这只产品发布公告称,该基金于2022年1月28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28日。为充分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根据有关合同规定、协商,决定将延期结束基金的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022年3月28日延期至2022年4月27日,即2022年4月28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

然而,到了4月27日,同泰自主创新募集进度依然未达预期,只能在次日宣告发行失败。这只产品的募集失利,使之成为了今年以来首只募集失败的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而这,也是同泰基金继旗下“固收+”产品——同泰同享募集失败后,年内第二只发行失败的产品。

“如果当下的市场继续震荡磨底,投资者避险情绪会更浓,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失败的案例或许还会增加。”华南一家中型公募内部人士称。

在他看来,这其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种可能是基金公司渠道推广能力弱,导致产品卖不出去;第二种可能是产品设计不合理,同质化严重,无法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与关注;第三种可能是拟任基金经理在管的其他产品的业绩如果不突出,也可能导致其新基金募集比较艰难。

年内11只基金募集失败,债基过半

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今年已有11只公募基金发行失败。其中包含2只主动权益产品,3只ETF,以及6只“固收+”或纯债产品。

毫无疑问,债基成为了今年发行失败的“主力”。

4月20日,长江资管旗下新基金——长江丰益6个月持有因募集期满未能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备案条件,而宣告发行失败。

长江丰益6个月持有发行失败,除了与市场环境影响相关,也或与公司大众关注度、拟任基金经理业绩表现有关。作为该产品基金经理,张昕目前管理着2只基金,在管基金总规模仅为0.84亿元,基金经理任职时间只有178天,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为-2.02%。其背后的长江资管,成立逾七年以来的公募管理规模也仅为145.81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管理总规模为15.85亿元,占比仅11%。

同样是在4月份,金元顺安基金旗下金元顺安泓泉3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也在经历顶格募集期限后,发布了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26日,宝盈鸿翔、德邦锐丰两只债基同日宣告募集失败。

华南一位公募基金市场人士指出,债基往往比较依赖机构资金,很容易出现单一投资者占比过高,又不易找到其他资金来源。而如今虽然固收产品发行相对较好,但基金公司对机构资金的争夺也愈发激烈。如果机构资金不愿“帮忙”,或中途“放鸽子”,就有可能造成债基不能募集成功。

他表示,今年以来个别纯债产品踩雷,引发净值下跌,也让机构资金在选择产品时更为谨慎。“从产品层面,他们更愿意选择‘固收+’类收益相对更有弹性的基金;品牌层面,他们也更倾向于找实力强劲的大中型基金公司以及旗下资历深厚的基金经理合作。”

“中小基金公司旗下新基金募集困难几乎是可以想见的事情。”该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