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新基募集失败、股权遭母公司质押,中融基金债强股弱权益之路难行

2021-09-27 21:03:20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 记者 | 曹井雪

中融基金近期负面新闻接二连三,先是母公司质押其51%股权,继而中秋节前宣告权益新基募集失败。

9月18日,中融基金公告新品内需价值一年募集失败,这也是中融连续3年出现主动权益类基金募集失败的例子,种种迹象显示其或许与拟任基金经理钱文成在权益类方面知名度欠丰有关。

稍早前8月4日,中融基金的母公司中融信托通过质押子公司51%股权的方式,与信保基金开展流动性支持业务。就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忧虑,信托系公募本就投研实力较弱,此次股权质押给公司平稳运营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实际上,中融基金一直存在债强股弱的情况。2020年,公司凭借“固收+”产品增添规模,排名稳定在了中上水平。但是今年以来,公司的规模一路下滑至二季度末的1118.06亿。如是背景下,培养权益明星、完善公司产品线或许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

权益新基发行失败

天弘旧将钱文成尚需韬光养晦

9月18日,中融公告称权益新品中融内需价值一年持有发行募集失败。记者查阅基金合同发现,其备案条件就是在发售之日起3个月内,基金募集份额不少于2亿份。根据记者了解,基金募集失败无外乎基金经理实力有限、基金公司名气不大、渠道发行不甚给力等原因。

从基金经理角度看,产品的拟任基金经理是钱文成。此前在天弘任职时,他也曾辉煌一时。不过,在2020年加入中融后,或许是公司偏好所致,他一直管理的是偏债型产品。比如5月14日,由他挂帅的景盛一年持有募集成立,首募份额达到了38.65亿元。

从他管理产品过往表现看,似乎他在权益领域业绩乏善可陈。据记者统计,他在老东家总共管理过20只产品,其中灵活配置型达到15只,而且在2017年至2019年间,他曾与公司固收名将姜晓丽联手管理6只产品,从它们的权益投资中就可以窥见钱文成的权益思路。具体说来,6只产品中的5只任职回报率都低于10%,其中天弘喜利的回报率只有-12.55%,这6只基金都以清盘落幕。

从重仓行业和重仓股票来看,2017年时,他主要重仓中国平安(601318)、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等金融股、爱建集团(600643,股吧)、葛洲坝(600068,股吧)等工业股以及福耀玻璃(600660,股吧)等可选消费类股票。如是看来,昔日他对大市值股票颇为钟爱。此后随着二级市场风格的变化,他的投资思路也发生了微调。

以天弘通利为例,钱文成管理该产品时长超过6年。作为首任权益类经理,从重仓中不难看出,他长期青睐金融股、工业股和可选消费股,例如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和五粮液(000858)在多个季度被他持有;而2018年有新的权益类经理加入后,该基金持有大市值股票的风格依旧未改变。由此可见,他投资偏好白马蓝筹,特别是银行、保险、白酒赛道的龙头。

而在加入中融后,他也曾公开表示,建议重点关注消费、上游原材料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以他参与管理的偏债混基中融景瑞一年持有为例,二季报十大重仓中多只科技成长类股票在列,尽管由于产品性质决定了股票仓位有限,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比亚迪(002594,股吧)、汇川技术(300124,股吧)等成长类标的排在重仓前列,似乎也证明了钱文成处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

中融基金股债跷跷板失衡

主动权益新品连续“流产”

实际上,中融基金这类新品募集失败并非首次出现,近3年此类情况接连发生,除去最新的一例外,此前两年还有易海波的中融智选质量、姜涛的中融鑫优创。

究其原因,知名分析师常玏分析:“最大的可能是公司在销售渠道选择上存在问题,有些中小公募存在贪多嚼不烂的情况。它们会在新品发行时,盲目与过往销售业绩出色的渠道合作,但是这类渠道对于新的合作对象认知程度可能不深,这就导致它们难以抓住最核心的要素。”

除去新品募集失败外,中融现有的权益类产品也存在规模上的尴尬。据记者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司旗下固收类产品的规模为968.07亿元,而权益类产品的规模只有63.37亿元。其中,主动权益产品合计规模仅为56.37亿元,占公司总规模的比重大约5.04%。

聚焦主动权益类产品,公司旗下主动权益类产品共 25 只,除了今年首季成立的中融行业先锋在二季度末的规模达到13.95亿元外,其他 24 只主动权益产品的规模均不足10亿元。其中,包括 物联网主题、智选红利、医疗健康精选和量化智选在内的 4 只产品,二季度末的规模还不足5000万元,清盘警报长期回响。

当然,产品规模不济与业绩欠佳息息相关。以中融医疗健康精选为例,本应是大热赛道中的当红产品,但是二季度末它的规模却只有1587万元。而在基金二季报中,该基金也作出了“存在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预警。

从历史业绩来看,截至9月23日收盘,其自2018年9月19日成立以来已经实现了104.13%的总回报。但是反观其规模,其在成立后的各季度末都远低于清盘线,特别是2018年末和2019年末,规模分别只有4105万元和1169万元。

从2021年年内的业绩表现来看,截至9月23日收盘,今年迄今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只有-2.87%,在1535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在第1072位。记者发现二季度新进的部分标的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组合业绩,例如三星医疗(601567,股吧)、爱美客和药明生物虽然年内股价大涨,但是近三个月均处在下跌状态,跌幅均超过10%。由此推断,基金经理可能是右侧上车择时不当。进一步看,该基金目前由杜伟和冯琪二人共管,但是两人此前都没有医药基金管理经验,从各自的简历来看也并非医药科班专业出身。

克服“信托系”公募短板尚需时日

甘传琦距离传奇之路还有多远?

不仅是缺乏医药专业的特殊人才,中融权益团队中的问题还有很多,特别是公司的凝聚力似乎欠缺。此前,权益明星基金经理孔学兵、姜涛相继离职,今年6月,固收业务负责人罗杰也选择离开。

而作为信托系公募一员,其相比券商系公募缺乏投研支持,相比银行系公募又缺少固收文化根基。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研究员表示:“纵览整体信托系公募,大多数公司在权益领域表现一般,突出问题是缺乏长期业绩稳定、能成功穿越牛熊的明星产品。除几家头部外,其他信托系公募规模和业绩表现缺乏吸引力,规模较小束缚了很多基金经理的操作空间。因此,其稳定性相对欠缺,股权和人员更迭较频繁。”

就中融基金而言,在债强股弱急需转变下,培养明星基金经理才是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上述的中融医疗健康精选成立之初,该基金由付世伟和甘传琦共同管理,付世伟早在2019年末就离开公司;而甘传琦则在2020年9月卸任该基金。虽然也不是医药专业出身,但是甘传琦在管理该基金一年多的时间里,还是创造了98.42%的任职回报。

或许是由于他的业绩相对出色,公司不再让他管理迷你产品,专心做好相对大体量产品为公司创造更好的效益。于是2018年他相继从沪港深大消费和医疗健康精选上卸任,转而出现在中融新经济等规模相对较大的产品中。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目前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行业先锋就由他掌舵,同时他也是该基金的首任基金经理,彼时首募规模约12.61亿元。

从历史业绩看,他从2017年中迄今管理的产业升级取得了230.65%的任职回报,同类基金中排在第67位。他在中报中表示看好三大方向,一是科技制造业,包括新能源、半导体、进口替代空间大的核心材料器件设备等,二是与新一代年轻人消费高度相关的新兴消费品,三是与老龄化相关的医疗健康。而这一思路也在重仓股中清晰体现,二季报前三大重仓股分别为坚朗五金(002791,股吧)、三星医疗和钢研高纳(300034,股吧)。

但是,该基金半年末的最新规模只有1.92亿元。究其原因,记者发现,甘传琦在管理该基金过程中,虽然长期业绩排名相对靠前,但是各年度业绩走势相对均衡,2019年、2020年和今年年初迄今,其在同类产品中都排在了200名开外,或许难以吸引投资者关注。如是看来,甘传琦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年度业绩来证明自身的实力。

(本文已刊发于9月25日《红周刊(博客,微博)》,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张泓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