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郭晓林:核心技术或是汽车智能化浪潮中的关键因素

2021-04-21 12:05:19 和讯基金 

  近年来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如火如荼。汽车大概率将成为下一个智能科技浪潮的最重要载体。关于未来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新分布、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对智能出行领域的重新定义,以及对既有燃油车产业链的冲击和再造,都在被持续关注。数字经济浪潮下有哪些细分赛道值得关注?未来新能源车价值链以及智能化、电器化的发展有哪些好的细分赛道和投资机会?博时基金新能源投研一体化小组组长郭晓林表示,未来能否自己掌握自动驾驶的算法,沉淀自动驾驶数据,甚至自研芯片,将是决定车厂在这场汽车智能化的大浪潮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数字经济浪潮下,中国本土云计算公司成长迅速,其成长路径和美国同类企业有哪些异同?郭晓林认为,云计算是美国最近几年成长最快同时也是投资回报最高的科技板块,从科技行业发展的历史看,中美在大的科技发展方向上基本是一致的,因此中国的云计算行业同样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云计算的发展实际上是因为C端互联网红利结束后,企业自然机会转向寻找能够提高生产力效率的工具,美国云计算行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云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使用便捷的云产品可以帮企业节省服务器部署,升级的硬件成本以及相关的人力成本,同时各种类型的云产品能够满足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各种需求,新的云原生架构,又能让企业随时进行系统功能模块的在线升级,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中国的C端互联网用户时长在去年刚刚出现饱和的状态,因此企业上云也才开始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他指出,中美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作为生产力工具,其价值一定是和所替代的人力成本密切相关,美国云计算发展较快与其人力成本较高有很大关系,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在快速上升,但目前相比美国差距还是比较大,因此企业的付费意愿相对也会滞后一些,不过方向是确定的;其次美国有大量中小企业具备IT信息化的付费习惯,这使得美国云计算企业可以开发标准化产品,同时商业化基础比较好,而中国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下且基本没有付费习惯,具备IT支出能力的大型企业中有许多是国企和央企,对软件产品的定制化要求又比较高,这使得中国云计算企业的发展在初期也更为困难一些。

  对于中国的云计算企业存在的机会,郭晓林表示,首先由于中国企业云计算开支占IT开支的比例仅为不到3%,与美国的11%有较大差距,因此整个行业增速就会远高于全球水平;其次中国的大型客户都非常关注数据的安全性,因此以公私有混合云这样的多云架构模式会非常普及,能提供多云架构的企业就有比较大的机会;最后,中国B端软件领域国产化比例本来就比较低的,这里面能够在产品效率上接近甚至赶超国外同类产品的企业,在这国产化的背景下就会有很大的发展机遇。

  近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备受关注,在郭晓林看来,下一个智能化的大浪潮将在汽车行业中出现。许多人关注电动汽车往往只看电动化的部分,却没有发现在智能化上已经远远领先传统的车企。汽车智能化主要实现三大方面功能,一个是座舱的智能化,也就是大家目前看到的用中大尺寸液晶中控和仪表盘来替代传统的机械式中控仪表,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保守的传统车厂,新的产品定义也在向这个方向转变;另一个是驾驶的智能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动驾驶;最后一个是汽车的联网化,这里的联网化不是简单说车内有个可以通信的盒子,能实现车辆信息联网就行了,而是指汽车能够通过OTA在线升级软件系统,这在之前的传统车厂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厂在接受这个方向,这也意味着,汽车上的软件和操作系统越来越重要,以往车辆卖到消费者手中后,车的功能就定型了,车厂与消费者的联系也就仅限于售后维修保养,但有OTA升级之后,车辆即使在卖出去后,还可以不断增加新的功能,车厂也就有了更多的接触消费者的机会,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收入,这对于汽车企业的商业模式来说,也是一个潜在的改变。我们说的这三方面也是互相关联的,比如OTA升级的最主要功能,往往是自动驾驶。

  那么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下,产业链的竞争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郭晓林认为,一辆智能汽车可以拆分为车辆平台+外围传感器硬件+中央计算平台三个部分。车辆平台主要是由电动汽车的产业链提供;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硬件是未来汽车需要新增的传感器;而计算平台(域控制器)则是未来智能汽车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巨头争夺的焦点。计算平台包括核心的AI芯片和操作系统,目前AI芯片是最为稀缺的,某龙头类企业新一代车型中都是使用自研的FSD芯片,操作系统也是自研,形成了硬件-软件-数据的闭环模式。大部分车企则是采用GPU巨头,或者Intel收购的MobileEye的自动驾驶芯片,我们看到很多公司以及国内的一些创业公司也在快速切入这个市场,未来还有一个潜在的一些公司也可能会进入这一市场。能否自己掌握自动驾驶的算法,沉淀自动驾驶数据,甚至自研芯片,将是决定车厂在这场汽车智能化的大浪潮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责任编辑:任刚 HF008)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