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基金公司遭弃:21只基金发行失败

2020-11-21 10:12:23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任威 夏欣 上海报道

今年以来,爆款基金频频来袭,多只基金首发规模超百亿元。然而,发行失败的产品也高达21只,涵盖了17家基金公司。受债券市场行情的影响,大型公募基金也出现发行失败情况,而权益类产品发行失败的公司则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

有分析人士指出,产品发行失败不仅会浪费一只基金牌照,发行公司还要承担因募集行为产生的一系列相关费用等。

方正富邦基金、人保资产和凯石基金等“最惨”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今年募集失败的基金已达21只(以公告日期为准),这一数字已超2019年全年募集失败基金数量(20只),涵盖17家基金公司。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发现,在上述21只产品中,方正富邦基金、人保资产、东兴证券、凯石基金分别均有两只产品发行失败。

德邦基金、融通基金、宝盈基金、国融基金、民生加银基金、山西证券(002500,股吧)、九泰基金、中融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红塔红土基金等13家公司分别有一只产品发行失败。

今年以来,募集失败的新基金均因募集期满后认购户数过少或未达成立规模下限,尤其年内业绩不佳的债券型基金发行愈加困难。

“一方面新基金牌照作废,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将倒贴一笔钱。更重要的是对基金公司品牌的负面影响。”德圣基金总经理萧锋解释,按照基金合同对募集失败的一般约定,如果募集期限届满,没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基金管理人将以固有财产承担因募集行为而产生的债务和费用。

此外,在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后30日内返还投资者已缴纳的款项,并加计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基金募集失败,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及销售机构不得请求报酬,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销售机构为基金募集支付之一切费用应由各方各自承担。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风控部门人士王浩(化名)告诉记者,发行失败主要是发行时点与机构客户还有渠道的协调工作没有完善,需要销售和产品部门多加总结,尽量避免日后出现这种时点上的错位。

相对而言,基金发行失败对中大型公司整体影响不大,不过,对中小型公司影响较大。“中小公募的销售资源本身并不多,发行失败意味着浪费了与仅有的直销和代销客户的前期沟通,客户体验极为不好,对公司各条线的士气打击也较大。”

王浩表示,中小公司的规模过小使他们无法进入一些代销机构和直销客户的白名单,如果不能尽快扩大规模,他们始终没法与这些重要渠道客户进行业务往来,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日后扩大规模将更加困难。

中小公募生存空间压缩

上述发行失败的产品中,中长期债券基金占比高达9只。其中包括:东兴臻至、宝盈盈瑞纯债、民生加银汇众18个月定开债、东兴鑫阳66个月定开、方正富邦尊利6个月定开债、中信建投半年鑫定开债、景顺长城景泰锦利、富国华利纯债、诺安瑞康3年定开和凯石秦纯债3个月。

中型基金公司某资深销售人士认为,“受到疫情影响,销售无法当面与机构进行沟通协调,只能通过电话、微信进行间接营销,效果大打折扣。从募集时间上看,方正富邦基金上述产品所受影响应该很大”。

“今年债券市场调整导致投资人体验不佳,是债基发行遇冷甚至募集失败的重要原因;其次,权益基金太火爆,也影响了投资人的风险偏好以及资产配置方向。”萧锋分析。

他还表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策略中增配权益类资产,部分降低了固收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从而也降低了以债券基金为代表的固收类基金资产的配置,这也是致使部分债券型基金募集困难的原因之一。

“中长期债基的主要客户本身是以机构为主。年初债券收益率下降较快,机构客户担心债市触顶而不敢申购。二季度时,债市开始大幅回调,随着疫情的缓解,担忧货币政策的收紧,机构也不敢贸然抄底债市。”王浩分析。

客观上说,债券基金的发行失败似乎与市场行情不好密不可分,不过今3年权益类产品的发行从年初火爆至今,8只主动权益类产品却没有成功发行。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7.98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各类型基金资产净值与份额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权益类产品增长迅猛。三季度末,股票基金规模为1.77万亿元,较2019年年底增长39.17%;混合基金规模为3.98万亿元,较2019年年底增长92.28%。

德邦基金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德邦科创3年封闭基金是德邦基金去年申报的一只定位于面向机构客户的产品,于今年拿到准予发行批文。受今年新冠疫情影响,原来的意向资金投资风险等级下调。经综合评估考虑,公司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未公开宣传发售。

凯石基金相关人士则表示,选择基金合同不生效本身是一种市场化行为,是公司从客户利益和公司运营等角度出发理性评估的结果。

在萧锋看来,上述失败的权益基金,多为规模不大的中小型基金公司。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问题,比如封闭期太长等,但更多是公募行业竞争加剧、分化明显,头部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渠道影响力大幅提升,渠道、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对头部公司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中小型基金公司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

对于上述权益基金募集失败的主要原因,王浩直言,“还是公司权益投研实力太弱,而且这些公司固收的实力也不强。”

他特别强调,目前已经进入财富管理的第二阶段,即资金开始向头部公司和头部基金集中,代销渠道会谨慎分配销售资源给资质不够好的公司,而且今年头部公司也频发产品,对渠道的争夺很厉害,根本没有多余的资源分配给中小公司,所以上述权益基金募集失败也很自然。

基金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同一时期往往有几十只新基金在发的情况下,对最终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中,无论是渠道的资源优势还是品牌影响力,头部公司都全面领先中小公司,也形成了行业强者恒强的现象。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